终止“学区房情结”均衡教育资源是良方
简历可包装 , 人生别造假
微声音
非常道
“红包钓鱼” 钓不出员工的自律
下一篇4 2016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终止“学区房情结”均衡教育资源是良方

□禄永峰
好孩子·坏孩子·穷孩子 王恒/漫画
 

“买房就能上××小学”、“距国贸仅30分钟”,从2月1日开始,这些话语不能在售楼广告中使用了。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布《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该规定将于2月1日起施行。其中要求房地产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其中规定,房地产广告中不得含有广告主能够为入住者办理户口、就业、升学等事项的承诺。(1月6日《京华时报》)

不难发现,近些年来各地城区中小学不同程度地存在大量“学区房”的现象并不奇怪,相反,叫人奇怪的倒是各地“学区房”的售价一路飙升,愈演愈烈,让原本只能销售四五十万的房子,打着学区房的名义售价飙到百万元左右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出现这种现象,自然怪不得房产开发商,同样也怪不得学校。要怪就怪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什么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甚至连幼儿园也打着“重点”的大牌,给学区房购买者一个物有所值的直觉。加之,随着各地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经济状况较好的部分进城农民工,也会逐步向城区教育优势资源区域靠拢,由此带来的城区“学区房”现象,难免成为教育发展中最棘手的新难题之一。

然而,恰恰相反,因为种种原因,城区一些学校多年来设备太落后,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设备,“应付”现代化的教育,显然是赶不上趟了。按理说,这些学校不论从教师力量配套,还是从基础设施改善,均亟需投资。但遗憾的是,这类普通学校似乎总是远离人们的视野,不仅仅开发商、学龄家长不看好,就连政府部门在各个方面也有所偏颇。

因此,并不难想象,即便要求房地产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但事实上,优质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存在,所谓的“学区房”也就如影相随,一并存在。看来,终止“学区房情结”,均衡教育资源或将就是唯一良方。当下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要“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终止家长“学区房情结”,亟需解决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均衡教育资源,让更多家庭的孩子就近也能够接受到像重点学校一样的教育。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