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评定贫困生 岂能“比谁吃的孬”
扣工资设孝顺金 强制的孝心并不美
非常道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5年10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校评定贫困生 岂能“比谁吃的孬”

□ 吴应海
“舌尖”上的评判 王恒/漫画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对学生在食堂过去15天的消费状况摸底,餐费平均值在年级前10%的同学,可能被取消贫困生资格。据推算,女生中晚餐的消费要低于6.2元,男生要低于7.2元。否则就会被取消已经认定的贫困生资格,相应的助学金也将被取消。(10月13日《武汉晚报》)

近年来,大学生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遭非贫困生“偷食”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确保奖学金、助学金能够真正“雪中送炭”,发放到贫困生手中,一些高校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从函件调查到仔细甄别,从内部公示到跟踪监管等,尽最大可能让“假贫困生”无法得逞。但就是这样,仍然防不胜防。于是有些学校便“剑走偏锋”,使出怪招,对学生的消费情况设立“红线”,只要触犯,那就不得被评定为贫困生。比如有高校规定贫困生不得使用手机,有高校要求贫困生不得购买电脑。可现在的手机、电脑非常便宜,且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品,如此设限,实在是太不人性了。

想不到“强中自有强中手”,华中农业大学竟然把贫困生的评定工作做到了学生的饭碗中,谁在食堂吃饭超过一定标准,谁就得和贫困生资格说“拜拜”。这样的做法显然太不科学了,甚至很荒唐。其一,虽然女生中晚餐的消费低于6.2元,男生低于7.2元,在华中农业大学确实能够吃饱甚至吃好;但贫困生也是人,如果需要改进一下伙食,或者一段时间内身体有病,需要增加营养,那怎么办?难道贫困生就应该一学期到头都吃经济餐吗?其二,如果有“假贫困生”故意在食堂少吃,而跑到校外餐馆偷偷大吃大喝,那这样的评定标准岂不成了地地道道的摆设?其三,一些家境富有的学生,经常叫外卖,食堂消费额肯定很低,难道也要让他们享受贫困生待遇不成?

作为贫困生,拿着国家的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当然不应该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不过,只要贫困生不山吃海喝,那学校就不应该人为地设定一个“吃饭标准”来考核他们,而应该宽容待之,让学生在吃饭上有一定的机动权。毕竟,真正的贫困生都是一些苦孩子呀!学校要想把假贫困生剔除出去,最好还是另想他策。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