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禁饮”不宜一刀切
“南京虐童案”应成“判例”样本
非常道
微声音
别让“同命不同价” 寒了见义勇为者心
下一篇4 2015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地铁“禁饮”不宜一刀切

□木须虫
望“梅”止渴 王恒/漫画
 

去年7月1日,《南京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增加了禁止在列车内饮食等规定。不过,近日,一条关于一对夫妻在南京地铁车厢内喝饮料被处罚的消息在微博上引发讨论。对此,南京地铁方面曾表示,在车厢内喝水是否会被处罚,要根据现场情况界定。(9月28日《现代快报》)

地铁因环境封闭,禁止乘客在车内吃东西是为防止食物气味影响公共空间,其必要性无须质疑。不过,禁止乘客饮水则值得商榷。首先,地铁车厢内喝水对环境的影响不是很大,特别是影响的范围较小,同时,饮水时水泼洒后,有可能使乘客滑倒,发生安全事故,但总体说来泼洒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其次,地铁上禁止饮水对乘客来说,便利性会受损。相对吃东西,人饮水的频率更高,这是一种生活习惯。特别是对于乘车时间长、需要服药的病人及婴幼儿等特殊群体,对饮水有更强烈的要求。

管理的要义是趋利避害,在乘客将个人利益让渡给公共利益的同时,也要富于人性化的设计,否则便会给乘客接受公共服务过程的便利性受损。地铁禁止饮水即是如此,简单的一刀切,并没有真正解决好管理的问题。不仅是禁而难止,而且加大了管理成本,需要更大的劝阻和执法力度,同时,如果按照执法人员所言,会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如吃药的和婴幼儿是“例外”,便事实上造成了“一规两制”,使得规则富于弹性。

地铁环境管理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终极目的还是营造整洁安全的乘车环境,让服务更舒心。因此,除了一些不禁止难以避免的行为之外,凡是能够通过疏导并能得到乘客配合,将危害降到最低的,都不应当轻易加以限制。地铁“禁饮”不宜一刀切,除了一些加工的包装饮料,如果汁等,泼洒到车厢内,踩在上面黏糊糊的,又不便于及时清理的饮料之外,普通的茶水与纯净水,应当在允许之列,给予区别对待。一方面,加强宣传,提醒乘客除饮用普通水之外,不得饮用其他的饮料;另一方面,强调乘客的支持配合,注意饮水避免泼洒,影响到共同的乘车安全,一旦出现泼洒应该随手清理,如不及时清理,执法再作针对性的严厉处罚。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