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封宁波父亲写给即将上北大儿子的家书在微信朋友圈里传疯了,这封家书言语朴实平淡,却感动了无数网友,有网友直呼:“看哭了!”
透过这封家书,网友们看到了一个懂事、独立,对人生方向有着清晰把握的孩子形象,更看到了一段对孩子的选择理解、包容、尊重和支持背后的深沉父爱,很多人更因此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否得当。
爱子容易,育儿不易。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很多家长都需要思考和学习的问题。心理专家提醒,对于家长来说,一旦方法不当,爱的越多,可能伤害也就越多。
困惑:我那么爱他,他却不领情
“我那么爱他,为了他我几乎放弃了一切,可他非但不领情,还恨我。”王丽(化名)是一个16岁男孩的母亲。在医院的心理咨询室里,她高高大大的儿子在旁边一言不发,只听得见王丽焦虑地诉说,时而唉声叹气。
在王丽的叙述中,一直以来,她对儿子的照顾都可谓无微不至,不仅包办了儿子的生活中的大小事宜,还放弃了自己原来高薪的银行工作,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儿子的身上。理由是儿子太小,什么都不会,有了自己的照顾,儿子才能全身心的地投入学习。然而儿子并不领情,非但成绩不好,还对她百般抵触。平时两人一言不合儿子就会发脾气,不愿意和她交流,嫌她管得太多,有次吵架时甚至让她滚。王丽伤心之余,只有劝说儿子来一起来看心理医生。
解读:“直升机家长”会使孩子丧失存在感
“像王女士这样的家长无疑很爱孩子,结果却令孩子反感。”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韩丽娟表示,这类家长又称包办型家长,有人也称其为“直升机家长”,他们总是“爱”的过多,时刻围绕在孩子的身边,就像盘旋在孩子头上的直升机,随时解决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韩丽娟看来,对于还没有自理和独立能力的幼儿,家长这么去做无可厚非。但当孩子慢慢长大,开始凭着自己的能力去获取一些自我外在价值感的时候,妈妈再挡在前面替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孩子不但不会感激,反而会丧失自己的成就感和价值感,继而对自己做出负性的评价——他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什么事情也不会做。
而当孩子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挫折,感受到与别人的差距时,孩子便会更加的自卑和懒散,开始仇恨父母的所作所为,对立、厌学等问题接踵而至,这与父母过高的期望值形成鲜明的对比,战争也就愈演愈烈。
支招:爱孩子的过程中应和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的问题往往折射出家庭关系的问题,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反映出他们自己潜意识对自身的要求,如有的家长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味追求成绩,不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等。
那怎样才能做个合格的家长,不至于孩子在自己深深的关爱中受到伤害呢?韩丽娟支招说,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两代人共同成长,与时俱进”的过程,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反思自身冲突对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
“作为家长,我们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不能为他包办所有的事情,给孩子自己自由发展的空间。”韩丽娟建议,家长不要以“爱”之名去束缚孩子的双手,打击他的自信心,桎梏孩子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