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宅行动”
行人闯红灯纳入征信体系值得一试
“我儿是国防生” 折射封建特权思维
图书馆“摆假书” 背后的“真欺骗”
下一篇4 2015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反宅行动”
是对“宅男宅女”的拯救□苑广阔
 

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宅”现象在年轻人中越来越严重,超过八成的受访大学生有轻重不同的“宅”倾向,严重者甚至长达一个月“足不出户”。国内著名婚恋网站调研报告指出,单身人群中高达68%都是宅男宅女。29日,众星启动反宅仪式,呼吁宅男宅女走出家门。(8月30日《广州日报》)

按照传统的认识,如果谁家的孩子平时不喜欢出去玩,而是喜欢呆在家里,那是“乖巧”“听话”的象征,是父母求之不得的。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像现在一些年轻人那样,过于不喜欢外出,绝大多数时间都“宅”在家里,那反而成了父母家长的另外一种担心。而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告也证明,“宅”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提升个人收入、社会地位以及婚恋的一大障碍,说这是一种社会病,似乎也不为过。

年轻人的“宅”影响他们个人收入、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婚恋的成功率,其实不难理解。“宅”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足不出户”,而足不出户,也就意味着当事人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和这个社会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既然和社会脱节,不但意味着将失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也意味着失去了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意味着自己会逐渐被这个社会所遗忘,那么自然会对当事人的工作收入、社会地位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影响婚恋,那就更好理解了,你连接触异性的机会都没有,恋爱结婚又如何谈起?

由此可见,“宅”是一种不正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尽管这些“宅男宅女”可以宅在自己的家里自得其乐,没有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妥,但实际上他们已经逐渐把自己变成了这个社会的“非主流”。尤为值得警惕的是,无论程度多么严重的“宅”,都仍旧免不了和现实社会打交道,但是对于“宅男宅女”来说,当他们有机会和现实社会打交道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自己的各种社会功能退化严重,更容易遭遇各种挫败和不如意,那么他们就会反过来把自己变得更“宅”,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反宅行动”都很有必要,都是对“宅一代”年轻人的一种拯救。最重要的是,作为年轻人自己,要认识到“宅”的危害,有意识地远离“宅男宅女”的生活,多与现实中的朋友交往,多接触现实中的新鲜事物,让自己回归社会的主流生活状态。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