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共治 针药并用 调气巧医“身心疾病”
肯德基开启探秘之旅 琅琊山下探“鸡秘”
盆底康复训练 让产后妈妈健康
下一篇4 2015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江淮名医谈慢性疾病的针灸治疗
形神共治 针药并用 调气巧医“身心疾病”

 

针灸是传统医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医”肖伟教授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六科(十二病区)主任,从医30多年来,她秉承 “中西结合”、“针药并用”的行医理念,长期致力于中医针灸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和机理研究,提倡针灸要“形神共治”。

形神合一 针药并用

肖波介绍说,祖国医学十分重视心理治疗,强调“先治其心,而后医其身”,针灸“形神共治”学说,是在祖国医学“形神合一”理论指导下,引入现代医学“心身疾病”概念,结合临床实践形成的。祖国医学中的不寐、梅核气、奔豚气、郁证、胃脘痛、胁痛、脏躁、癫证、狂证、痫证、阳痿等,都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治疗心身疾病的方剂,疏肝解郁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重镇安神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生铁落饮等,养心安神如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归脾汤、养心汤、甘麦大枣汤等,清热泻火如栀子豉汤、龙胆泻肝汤等,补益如四君子汤、肾气丸等,祛痰如二陈汤、温胆汤、涤痰汤、半夏厚朴汤等,祛瘀如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癫狂梦醒汤等,都具有确切疗效。

针灸腧穴中,同样具有调理气机、脏腑的功效,按经脉论,主要集中在督脉、任脉、心经、心包经、肾经、膀胱经上;按部位论,主要集中在头面部、背部、四肢远端。

心身疾病 形神共治

在肖伟看来,生活中常见的失眠、抑郁、脑卒中后抑郁症、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面瘫、眩晕、头痛、耳鸣、慢性咽炎等,都属于身心疾病,用针灸治疗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发生时,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怖心理,而焦虑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波动使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氧耗增大而使冠脉痉挛,从而再次引发其他心血管疾病。”肖伟表示,情志创伤也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发病前,大多有精神紧张、精神创伤或思虑过度,发病后多有精神抑郁、寝食不安等因郁致病、因病致郁的表现,而情志刺激又可使病情加重。所以根据针灸“形神共治”学说,临床“从肝论治”可取得显著疗效。

对于以上心身疾病,肖伟提倡运用“形神共治”学说,以药物和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同时配合相应的心理治疗。一方面,向患者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和预后,消除其焦虑不安的情绪和心理;另一方面,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法和治疗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最后,针对患者的性格给予其他心理治疗。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中医“治未病”思想古已有之,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表述。

中医“治未病”思想核心理念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未病先防——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二是既病防变——已病早治,防其传变;三是瘥后防复——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即针对未病之人、欲病之人、已病之人,分别采取固本培元、治本与固本并举,以及治标为先、治本为主、固本为根的干预措施,从而实现防病前“病”、 防病中病、防病后病的目的。

肖伟特别提出,在慢性心身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倡导“预防为先、中医为首、西为中用”原则,针对每个人的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采取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穴位敷贴、膏方调养等多种特色疗法,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从而实现中医“治未病”的根本目的。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