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取暖
旧物的归宿
祖父
一包红糖旅行记
3上一篇 2015年8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包红糖旅行记

 

上个世纪70年代的家乡农村,“大锅饭”把农民折腾得不能温饱,那时候的红糖可以说是家家户户可望不可求的奢侈品,只有妇女做月子、吃喜茶、看望病人和逢年过节孝敬老人等才能见到或享用,平时似乎没有了踪影。儿时的我喜欢吃甜食,但那光景除了夏天去地里啃点玉米秆和甜高粱秆外,一年到头与甜无缘。

记得有一年春节前,母亲好不容易弄到了一张计划红糖供应票,说是正月去给外婆拜年的。红糖是用牛皮纸包装成的金字塔形状,上尖下平,一根稻草缠绕拴紧,顶尖上还装饰了一块正方形的小红纸,一看就给人一种很隆重、很神圣的感觉。

按照传统习惯,正月初二,父亲母亲提着早已准备好的一斤红糖和一些土特产,领着我们兄妹,步行10多里地去外婆家拜年。母亲对外婆说:“您老年岁大了,天冷的时候,冲点红糖水喝喝,祛寒暖胃,帮助消化,不要舍不得……”外婆总是乐呵呵地笑着点头道:“知道了,知道了,你有这份孝心就行了。”那个时候,对于我们孩子们来说,和表哥表妹在一起玩耍,是最开心、最难忘的时光。

正月初六,父亲单独行动去了,母亲则带着我前往大姨妈家拜年。一进门,我一眼就看见放在堂屋大方桌上的一包红糖,而且和母亲送给外婆的一模一样。我连声惊呼:“妈妈,这红糖……”母亲没等我把话说完,一把捂住我的嘴巴,摆摆手示意我不要再说了。大姨妈对母亲说:“这不,孩子小舅昨天来了,还带来包红糖,说是孝顺我婆婆的……”我眨巴眨巴眼睛,看着两位大人的面容,听着她们的对话,总感觉红糖成为她们拉家常的核心话语,现在回想起来才深切地感悟到,熬过苦难岁月、当家作主的农民对甜蜜生活是多么的向往,多么的企盼……

正月末的一天,大姑父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哥从部队回家探亲,第一站来看望我父亲母亲。他带了一包我似曾相识的红糖,还有外地的一些糖果,母亲自然是高兴了。客人走了,我仔细地打量着表哥送来的红糖,越看越像母亲买的那一包,越看越像在大姨妈家见到的那一包,尽管外形有些变化,但我敢确认,这糖一定是从我家送出去的那包糖。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买的这包红糖先到外婆家走了一趟,接着辗转到小舅父、大姨妈家,最后经过七大姑八大姨的手,一个大循环又回到我们家。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