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南极批发市场名优城的五楼专门批发东北特产,人参、林蛙、鹿鞭、熊胆,有散装有盒装,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可却充满了陷阱。502胶水粘人参冒充野山参 ;牛鞭当鹿鞭卖;牛蛙油变身林蛙油。(5月4日《半岛晨报》)
游客到了陌生的地方多爱带点土特产,一方面是由于在原产地买的特产多会物美价廉,另一方面是因为原产地买到的土特产“原生态”、“地道”,不会是假货,这也算是旅游的一大收获。然而,谁能想到,在当地买到的土特产,却一点都不“土”,反而是假特产。
土特产为何变成假特产?自然是受到利益驱使,因为吃准了游客多会买土特产,也吃准了游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要稍微用些手法,就可以蒙骗住外地游客。外地游客能够看到质检证书,可这质检证书却是假的。每个人参多加两三块钱,就能找人办来检测报告,商场里专门有人办这个,想要检成什么参都可以,而且还将检测报告传到网站上去,可这个网站却是自己花钱做的。如此弄假成真,不是因为当地这些不法商人太“聪明”,而是因为当地监管太“败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两只眼全闭上了。不知道为何监管部门如此“败坏”?一种原因可能是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如果给予严厉打击,就阻碍当地商人的“财路”,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利益勾结,玩起瞒天过海的阴谋。可这样的“把戏”,绝对不是会“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而最终是会败露出来。
虽然买的不如卖的精,当那些消费者买了假货回到家里就清楚了。吃了哑巴亏,却不会真做哑巴,他们当然会告诉自己的“朋友圈”,一传十、十传百,恐怕“坏名声”早在外面了。要不然,也不会引来媒体报道,探究真相。现在媒体一报道,当地监管部门再怎么整顿,恐怕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了。对于土特产,游客完全可以不买,本身带回去只是作为一种旅游纪念,谁愿意当“冤大头”?
不法商人的“狡黠”并不奇怪,投机取巧总是难免的,要想让当地土特产健康发展,成为当地的“旅游品牌”,就需要严管,在严管的机制下创新,才能壮大,并成为外地游客的“最爱”,现在土特产变成了假特产,其根源在于当地监管的堕落,最终害了当地的土特产。换言之,监管才是“假特产”的罪魁祸首。“假监管”不除,假特产不会消失。这是极其简单的道理,可为何总有不少人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