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寒重,转眼过了霜降,又到了晾晒干菜,筹备过冬的时候了。以前每逢这个时候,家家买菜洗烫、晾晒。窗台上,屋檐下,甚至马路的栏杆上,都铺着或搭着各种蔬菜,这也是家庭主妇们最忙碌,也是最显手艺的时节。现如今农业科技发达,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果蔬,这种盛大的晾晒场景就鲜为一见了,这倒是让人觉得有几分失落。而我每逢这时,就格外想念那一种干菜——茄蒂干。
少时家贫,尽管母亲精打细算,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一切食材都显得非常珍贵,所有能吃的都被充分利用了。母亲心灵手巧,能把一些口感不好的东西变成美味佳肴。在我感觉中,最神奇的是茄蒂干。
新鲜的茄蒂把带刺,干薄如皮,里面还有硬骨,烧煮出来口感粗、涩,没人爱吃,但弃之可惜,每次吃茄子,妈妈都把茄子的蒂小心掰下来。用刀在上面竖划一刀,然后细心地把里面的硬骨剔除,再用线把所有蒂穿起来挂在阳光下晾晒。几个日头后就成了干,收起储藏。这样的茄蒂干不多,晒好了更是寥寥。母亲就多买些茄子来,也斜切成片一同晾干。
腊月二十八,筹备年夜饭到了高潮。母亲把茄子干拿出来,用热水洗净,浸泡,直到膨胀变软。然后,挤干水分,用酱油、五香粉等调拌浸泡着。到了除夕的下午,母亲开始走油(就是用油烹炸一些食物)。可走油的东西很多,除了油条麻花,还有豆腐、裹上面糊的带鱼和干菜……我只爱吃“鸡腿”。当然不是真的鸡腿。对了,就是茄子干。把用调料拌好的茄子干再用面糊裹上,然后过油,形状就像鸡腿。我不喜吃茄子干,比较绵软,吸收的汁水也浓,滋味过于厚重。唯有茄蒂干,经过这样的处理,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那些曾干硬涩嘴的蒂皮变得柔韧,有嚼劲,而滋味也格外的适口。现在想起,那滋味里有一丝艰辛生活的酸涩。
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我却依然爱吃茄蒂,不仅仅是贪恋那可口的滋味,更是对往日时光的眷念,还因为每次吃到,都能感受到母亲在清贫的日子里对生活的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