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10月7日《人民日报》)
一块绣了几朵花的手帕,在南京、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叫“蜀绣”,到了江西成了“赣绣”,花样都相同,就是名字不一样。而这些手帕恐怕都出自义乌,网友更是一针见血——“到景区买商品还不如去义乌,那里应有尽有。”
旅游商品创出特色,并不难做到。只要景区结合自身特点,借助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也可以将自身独有的文化符号授权给相应的公司,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创造出无法复制的资源基因,更重要的是,独特的旅游商品商机无限,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旅游经济增长点”。
有专家认为,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业链太短,是造成门票无法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这恰恰相反,是因为过于依赖门票经济,才会出现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才会出现千百个景区卖同样特产。如果能够倒逼景区门票降价,让景区完全抛弃门票依赖,痛定思痛,景区才会华丽转身,才会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商品,否则,旅游商品仍然在“重复”和“山寨”中忽悠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