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大代表名额” 当问人民愿意否
不妨把档案管理 彻底公益化
免职有因、起复无序难免惹众怨
非常道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免职有因、起复无序难免惹众怨

□范子军
金蝉脱壳 王恒/漫画
 

“三鹿毒奶粉”事件已过去6年。本月初,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从无期徒刑减刑至17年3个月。当年被免职的3名石家庄市领导,时任市委书记吴显国、市长冀纯堂、副市长张发旺已悉数复出。(8月12日《新京报》)

官员因故被免职,或短期复出,或异地任职,近年来屡有曝光,也屡遭质疑,而今媒体盘点被免职官员5成起复现象,难免又会引来公众舆论普遍性吐槽和抱怨,何以如此?起初免职有因,而后起复无序、失范,或是关键所在。

既然《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务员法》并无免职事项,只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才有免职规定,且没有犯错的官员同样适用免职,可见免职只是一种组织措施,而非纪律处分,被免职官员再复出也就并不奇怪。

不少官员都是因突发事件而被免职,或负有直接、间接领导责任,或存在一定的失职、渎职情节,但并未构成严重的渎职犯罪,从组织层面给予免职处理,一来有利事件本身的调查处理,二来便于对相关官员责任展开调查认定,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角度来看,适用免职措施也就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不见后续确诊“病情”、“治病”药方、“康复”情况等相关消息,但见官员悄悄复出,难免让人感到不正常、心理上难接受,甚至会怀疑免职是不是敷衍舆论、糊弄公众的权宜之计。

没有人希望把所有“问题”都一棍子“打死”,被免职官员起复的制度规范、程序公正和信息公开,让免职措施真正发挥应有的教育官员、警示来者的作用,才是众心所向。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