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如果不是到机关当公务员或在国企就职,找到工作后还需要操心一件事——给自己薄薄几页纸的档案安个“家”。安“家”需要花钱,面向庞大群体收取的这笔档案费,着实是个天文数字:北京每年收取的档案费超1亿元,广州华南人才市场每年收费也有数亿元。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达数十亿元。(8月12日《新京报》)
客观地说,从完善人事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等角度来看,人事档案的托管并非可有可无,现在的问题一是托管费有点高,导致弃档、死档现象严重,也就失去了档案托管的意义;二是收取的费用如何支出,用到何处太不透明,难免引起了公众的质疑。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把档案管理彻底公益化。按理说档案保管应是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保经办机构在国家规定中也属于公益服务性质,但现行的档案托管,采取的却是商业运作,这难免有些“自相矛盾”,所以应该尽快明确其公益属性,把其归为公共服务,由财政来买单;二是如果从管理和服务成本的角度来考量需要收取一定费用,那么也应该做到收支透明与公开,坚持“成本化收费”,避免托管机构谋取部门利益,也借此打消公众的疑虑。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是,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在有点太落后了。信息时代,档案管理早该电子化、信息化了,人事档案电子化不仅更便捷,成本更低廉,而且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档案系统还具有更多方面的意义,比如和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挂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