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失信黑名单,不得当高管
把阜阳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指日可待
3上一篇 2014年7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本报“书记市长话改革”阜阳篇引起读者热议:
把阜阳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指日可待

记者 杨文艺 巩彬
 

7月14日,本报策划的“书记市长话改革”大型系列报道推出了对阜阳市委书记于勇的专访。报道在阜阳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反响,有读者感叹道:解决“三个就地”,“三大红利”就会叠加释放,三大优势就会充分发挥,再加上简政放权和干部的上提下派、交流轮岗等新举措的实施,把阜阳建设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就会指日可待。

阜阳市委讲师团团长 燕少红:“就地”问题的战略思考会带来许多新启示

读罢《市场星报》关于阜阳市委书记于勇的专访,倍受鼓舞,倍增自信。

解决“就地”问题,不仅彰显了阜阳改革发展的最大特色,也是解决阜阳最大问题、促进阜阳快速崛起的根本所在。粮的“就地”转化,是阜阳最大的实际,人的“就地”就业,是阜阳的最大优势,消费“就地”实现,是阜阳的最大民生。解决“三个就地”,“三大红利”(人口红利、改革红利、政策红利)就会叠加释放,三大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后发优势)就会充分发挥,再加上简政放权和干部的上提下派、交流轮岗等新举措的实施,被上帝撒漏的重要“棋子”一定会被重新激活,把阜阳建设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就会指日可待。

阜阳三中校长 刁卫华:让莘莘学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看了《市场星报》关于于勇书记的专访后,心情很激动,特别是看到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年卫生提升,三年教育提升”的改革计划,心里更是感受很深。阜阳三中是一座百年老校,随着时代的发展,位于老城区的学校已经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进步,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在阜阳城南新区核心区域建设新学校,办学规模达到了120个教学班,全寄宿制,可容纳6000至8000名在校学生,目前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今后我们将继承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加深新三中的文化氛围,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设施相匹配,形成一流的教学环境。立足“新学校、新环境、新课堂、新理念”,打造省内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规模一流的阜阳教育品牌工程,让阜阳莘莘学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圆阜阳三中多年的教育梦想。

安徽省思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杰:在家乡创业,安心、放心、开心

看到报道中于勇书记提到的就地问题,我深有感触。阜阳作为百亿粮仓,地方小麦资源丰富,这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创业环境的改善,让我们吃了定心丸。公司于2011年在阜阳颍东开发区投资兴建新厂址,从事方便面、膨化食品、纯净水、盐汽水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近期投产植物蛋白饮料的生产加工,新投产的饮品生产线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阜阳的方便面企业在本地区做得已经是遥遥领先,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厂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基建保证,同时就近就有原材料,还有大量的返乡民工就业,也给我们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公司高薪聘请国内营销专业人员对公司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让他们收入增加,怎能不让人开心呢?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