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景区均衡发展 游客才能“住得起”
微声音
是谁害死了“学术帝”?
聘任制公务员究竟是活水还是浑水
不妨用娱乐思维看“西红柿大战”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是谁害死了“学术帝”?

□晴 川
 

4月16日晚上9点多,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二年级硕士蔡洁挺“用自缢的方式”“选择了离开”。在同学们的回忆里,蔡洁挺是班上的“学术帝”,因成绩优异而被免试保送读研。在其遗书中,除了无法按时毕业,找不到工作是他陷入绝望的另一个原因。(5月4日《新京报》)

一个曾经令人羡慕不已的“学术帝”,以这种极端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究竟是谁杀死了他?留给人们太多的反思。

首先,就是为虚名所累。一个学生,学术能力再强,顶多只算是在科研旅途上起航阶段,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本科生,却被冠以“学术帝”称号。捧是动力,但捧得过高,无形之中就造成了巨大心理压力。一旦越出承受底线,就是捧杀。而他选择的论文选题明显“难以完成”,导师对其可行性论证和指导又在哪里?延期毕业本也不是太过丢人的事,“唉声叹气”显然只是为了面子,虚荣心作怪,并愈陷愈深,难以自拔,最终选择了这种极端方式。

其次,就是择业好高骛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尤其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先就业再择业”应成为学生找工作的信条。“嫌海口的公司远没去”,难道遂人心愿的工作就是如此好找的?心态决定结果。对于求职而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个小小的意外,都可能成为跌落的出口,尚未起飞便已折翅。

这两点是直接原因,但真正的罪魁祸首,恐怕还是高校的情商教育缺失。现在的大学教育,往往偏重学习“过关”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耐挫教育、感恩教育等等,常常不够重视。蔡洁挺虽是极端案例,但随着毕业季来临,毕业生对于未来的焦虑心态普遍存在,并且一定还会有各种表现。如何做好心理疏导,为他们的困惑指点迷津,如何赶走他们以及大学生心中的挫败感和孤立感,这亟须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并做出切实努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