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忽冷忽热,气压降低,湿气增大,人总感觉透不过气来,郁郁寡欢、烦躁不安、易发怒的负性情绪就更为突出。此时,自我调节非常重要,对于正常人群,在春季适时外出踏青,放松心情,以缓解压力。而已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要多注意自己情绪变化,最好在这个季节及时看医生,调整药物,以防病情起伏。
为何一到春季就郁闷
春天是情绪的“阴雨季”。春天天气多变、气压不稳、潮湿郁闷,容易令情绪起伏不定。如果神经系统适应变化能力差,易出现烦躁不安、沮丧和抑郁的情况,若不尽早注意防治,则可能产生心理、精神疾患。
来自医院的信息显示,入春以来,医院精神心理科接诊的病人明显增多,其中多数是因失眠、抑郁、焦虑而来就诊的。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初次发病,还是病情反复发作,春天都是精神疾患的高发高危期。
自我调节非常重要
专家认为,一旦发现自己不开心、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自我调节,通过以下方法转移不良情绪——
去运动。运动过程中,大脑会释放出内啡呔,这是名副其实的兴奋荷尔蒙。所以,多运动可以排除压力,保持活力。
亲近自然。法国著名作家莫阿罗认为,最广阔最仁慈的避难所是大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爬爬山,看看花草,一切烦恼也都随风飘逝,心情也会归于平静。
找朋友倾诉。不开心的时候,可以找朋友聊一聊,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倾诉出来,以便得到朋友的同情、开导和安慰。同时,在你倾诉烦恼的过程中,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
听听音乐唱唱歌。音乐有助于调节情绪,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别忘了听一听喜欢的歌,通过歌声,你的烦闷、抑郁或悲伤的情绪可以得到释放。
喊一喊解千愁。当内心压抑时,会感到心中憋着一股气,不发泄出来便不舒服。这时候,你可以走到空旷的地方,发出内心的呼喊。呼喊时要尽量吐露内心感到压抑的东西。这种吐露越真实、越彻底越好。
当然,情况特别严重的时候,一定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就诊。如果家庭里有精神病史的成员,特别要注意他的情绪变化,比如突然出现睡眠障碍、发呆、情感平淡、少语、生活懒散、无故自语自笑等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情绪持续低落快找医生
专家提醒,当你通过自我调节仍不能改善不良情绪,并且出现不明原因的早醒、情绪低落、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等症状持续两周,应及时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
自检:若以下症状中你有4项或以上,且持续两周,请尽快看医生。
1、丧失兴趣、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常常感到疲乏;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嗜睡);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