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莫名被克隆,钱被取走,到底是谁的过错?信用卡被盗,不法分子很轻松地在持卡人挂失前模仿签名刷卡成功,损失应该如何承担?这些新闻报道中司空见惯的事件,说不定明天你就会碰到。该如何保证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失呢?听听专家的生意。
A 监管风暴显威力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案例来源:中国证券报
案例:近日,市民王阿姨接到某银行工作人员电话:“您购买的一款理财产品已被提前终止,资金很快会打到您的账上,您可以将资金投资于我行目前正在发售的其他等相关理财产品。”
对于银行单方面终止理财产品,王阿姨虽然心存不满,但也只能接受。被提前终止的产品是某银行6月底发售的一款信托类理财产品。“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丝毫歉意,一款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就被银行终止了。”王阿姨告诉记者,这款产品的存续期在1个月左右,投资收益以50万元为界限,投资金额50万元以下的年化收益率为6.2%,50万元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在6.5%。
王阿姨表示,对于银行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客户却无法在存续期内赎回不解。认为这是银行凭借强势地位在合同中列示的霸王条款。
而银行客户人员表示,产品期限的缩短对投资者来说更划算,“这款产品虽然提前赎回,但银行仍旧按照此前承诺的高收益率来执行,实际上将优惠留给了客户。”
专家分析:所谓提前终止条款是银行制定的对于产品的运行终止及赎回的规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会提前终止产品,银行通常的解释一是遇到重大金融政策调整,二是银行认为有必要终止。重大金融政策调整主要指加息、降息政策以及重大汇率变动。例如,一款结构型理财产品挂钩于汇率、利率指标,一旦这些指标发生变动,产品就会提前终止。
记者手记:不管是什么原因,该不该提前终止都不由投资者说了算。而且,在银行提前终止的情况下,所有风险均由投资者承担。
B 市民遭遇房贷潜规则不买理财产品难获贷款
案例来源:汇通网
案例:市民蔡先生最近买了一套房,面积80多平米,总价接近60万元,他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首付三成,信用记录也都没有问题。”蔡先生说,本以为能顺利申请贷款,但在签贷款协议时,客户经理突然要求他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否则贷款很难批下来。经过再三权衡,蔡先生答应了银行要求。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除了要求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部分银行还要求客户办理三方存管账户等业务,这些从另一方面能提高银行存款额和中间业务收费。“现在很多银行都这么做,但并不是强制性的,如果客户不同意,我们会按照正常程序申请办理,在信贷紧张的情况下,什么时候放款就说不准了。”
专家分析:购房者为了尽早拿到房贷审批,尽管对银行不满,但还是不得已答应了“捆绑搭售”的条件。银行房贷捆绑搭售的做法,并没有直接触犯法律法规,但是银行打了法律的擦边球。消费者的地位也是被动的。
记者手记:对于客户来说,尽快拿到贷款才是最重要的,似乎只有接受银行的搭售行为,才能插队得到银行放款,也正是如此,往往这类情况到最后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