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郡主与葵花井    ■山川
温泉印象    ■治秋
乌江边上,一段霸王的末路    ■张亚琴
家乡的美味数“sa”汤   ■董静
3上一篇 2014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家乡的美味数“sa”汤   ■董静

 

“sa”汤的sa字,读sa音的第二声,听妈妈说这个字是个再造字,字典、词典里都找不到。它由月、天、非、一4个字组成。民间有一说很形象,月字为偏旁,上天,中非,下一,意为做好此汤要月月熬,天天熬,非一日之功,真是形神兼备,奇思妙得。写法是记住了,手写简单了,电脑的几种输入法都输不出这个字,在此姑且用汉语拼音“sa”来代替吧。咨询了家乡的一位才女,她告诉我,平时编辑都是用拼音代替,印刷排版时则用月、天、非、一4个字拼在一起组成。

sa汤好喝,字难写。天南海北路过宿州的人,不喝此汤不知道,一喝它就忘不掉。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此之高,不光是因为这道汤确实鲜美无比,还有大家对那笔画繁多,高高挂在店门外招牌上大大的sa字的浓厚兴趣。初来乍到,不管他的学问有多深,都不敢轻易说出这个字,怕读错了音招人笑话。

sa汤的由来颇有来头,据说是乾隆南巡到此,喝了此汤,汤汁一入口,顿时感觉味觉大开,于是龙颜大悦,赞赏有加,问此为啥汤?店老板忙回答,您说啥汤就啥汤。乾隆一时兴起,挥笔写下了“啥汤”的名号,经过代代相传,演变成现在的月、天、非、一组成的sa字。

sa汤从宿州向周边传播、在阜阳、濉溪、蒙城、砀山、徐州等地流行,前年我们在微山湖附近的小镇上还喝了一碗。我的母校,宿州老一中东门昭德轩的sa汤,被授牌为埇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听说央视七套的《每日农经》栏目组曾专程前来采访,节目向全球播放。

儿时对sa汤的记忆,好像5分钱一碗,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在那1分钱就能买一个大冰棒的年代,喝上一碗sa汤是很奢侈的。

我在家里排行老七,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受宠的,妈妈有时会奖赏我几分钱,从家里拿一个鸡蛋去买一碗sa汤。只见师傅戴着一个大围裙,站在高高的圆桶式的大锅边,把鸡蛋在碗里搅匀,手拿大舀子在锅内搅一下,盛起滚沸的sa汤,高高扬起冲入碗中,瞬间成就了一碗鲜美的sa汤,黄澄澄的蛋花扑在上面,再放些碎香菜,滴点麻油,撒点黑胡椒,味道绝佳,食后让人回味无穷。

现今,家乡的sa汤依旧深受大众的喜爱,一家家小小的早点铺内外,食客摩肩接踵,桌椅不够,他们站着或蹲在地上,每人端着一碗热乎乎的sa汤,不分酷暑和寒冬。我最喜欢sa汤泡油条和缸帖子,这三种食物的组合,对我来说,是最佳的早点搭配。

记不得有多少次,每当我们馋虫四起,思念起家乡的sa汤时,第二天一准凌晨出发,目的是为了赶上早市,喝一碗家乡用母鸡、猪骨和麦仁熬制一夜的美味sa汤。这不光是舌尖上的享受,也是一份我们对家乡的浓浓情结。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