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须重法度、入精微、富学养
书画迎新
探访汪公坟
徽印象
灿烂的新安医学
3上一篇 2014年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灿烂的新安医学

葛燕琴
 

徽学博大精深,被称为三大显学之一。徽州文化的深厚是由不同类别文化构成的,其中,新安医学也是其中重要一支。

新安医学的兴起与发展

新安医学兴起于唐代, 歙县蔚杨玄操对《难经》进行注释工作,是注解《难经》的重要继承者。歙西有个慧明和尚,精研医学,被称 “圣僧”。

宋代时,徽州出了不少名医。从宋神宗原丰年间至宋末(1080~1276年),新安有名医14人,有2人写了3部医学著作。歙县人张扩从湖北蕲水庞安时学医,随后又到四川向王朴学习脉诀,医名大振。他将所学传弟弟张挥,又传儿子张师孟。张挥再传儿子张彦仁,继传于孙子张杲,新安第一代名医世家就这样诞生了,传承达110多年。

新安第一部医学著作是《医说》,共有10卷,作者就是张杲,此书博采宋以前古代医学书案而成,记叙了从三皇到唐代名医110多人的临床经验,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

《医说》的影响是很大的。此后,婺源名医程怒倩(著《医方图说》)、歙县御赐“医博”黄孝通、休宁吴源、程约、马荀仲等相继涌现,新安医学逐渐兴起繁盛。

元代时,新安共有名医12人,有4人写了6部医学著作。明初至正德末年,新安共有名医21人,有9人写了11部医学著作。其中,休宁程充辑成《丹溪心法》五卷,使丹溪学说在新安发生了很大影响。

新安医学的鼎盛

随着众多名医的涌现,加之徽州地区药材丰富,明嘉靖至清末,新安医学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是名家大量涌现,另一方面是著作纷纷涌现。这一时期,有可考的名医137人, 45人撰写了96部医学著作。祁门汪机以毕生精力研究医学,写出了《石山医案》、《续素问钞》、《医学原理》、《外科理例》、《针灸问对》等著作13部76卷。

当时,做医生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御医。但要成为一名御医,首先报名通过考试,还要有一个六品以上的官员推荐;即使考试被录取,也要等到太医院的上一批学员毕业才能进去;进去后要读3年书,每年考核两次,考核通不过者留级;3年考核都合格,礼部来考一次,通过了,就成为太医院的医生。医生做久了,如果院士有空缺,就可以会考补缺,从而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御医。这一时期,祁门县出了可考的21位御医,所以,祁门县被称为“御医”之乡。

新安医学科目齐全,世代相传。始于南宋的“医博”黄孝通的“黄氏妇科”,至今不乏后继者,明代余午亭和吴正伦创办的“内科”,清代王雪健创始的“王氏医学”、郑于丰、郑于蕃创始的“南园喉科”、“西园喉科”等,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