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 春节服务不“放假”
合肥市民“打车”小心被“忽悠”
3上一篇 2014年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移动支付大战“双节”热度不减
合肥市民“打车”小心被“忽悠”

记者 张华玮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微信红包引爆社交圈,赚足了人气。春节红包上的战斗,支付宝也有出招,但似乎略逊一筹,也难怪马云称微信红包为“珍珠港偷袭”。不过,针对移动支付的巨头正面交锋还在继续,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一幕,感觉上就像一场“生死决斗”。在这场战斗中,抢夺用户成为关键。

选择谁?谁会有更大市场?广大市民在做自己的判断,但也要小心被数据所迷惑。在一场堪称“烧钱圈地”战役的打车支付端争夺上,微信打车的做法着实让人生疑。

嘀嘀微信打车降低补贴

去年年初,打车软件在各大中城市兴起,虽然给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都带来了很多方便,但盈利模式单一、诚信缺失等问题困扰着这一行业的发展。

微信和支付宝的介入,改变了这一市场。首先是嘀嘀打车和微信支付的合作,在全国32个城市以“乘客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的返现方式推广移动手机支付,让嘀嘀打车大热。仅隔10日,快的打车与支付宝联手推出几乎相同的模式,并在全国40个城市推出“乘客返现10元,司机奖励15元”的补贴方式。一场“烧钱圈地”的大战就此展开。

数亿元的投资,双方肯定都想获得胜利。2月10日,嘀嘀打车向用户推送通知,宣布将把原来每笔10元的补贴降为每笔5元。对此,快的打车和支付宝方面回应称此前补贴政策不变。不管在这场战斗中,嘀嘀和微信是不是已经开始示弱,但在他们宣布调整补贴标准后,快的打车和支付宝订单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

为什么打车软件开始降低补贴?业内分析称,一方面可能是软件推广已经取得效果,另一方面可能是投资方觉得亏损比较大不得不退出。

两日激增的数据是否可信?

那么嘀嘀打车和微信,为什么要降低补贴标准呢?从双方公布的数据看,应该是已经达到了推广效果,并且总共补贴已经超过4亿元。

但更有意思的是,微信和嘀嘀打车对外的数据公布,却出现了让人费解的情况。根据腾讯的数据公布,1月10日至2月7日,30天中,微信打车总数突破500万单,每天超过16万单。而随后嘀嘀打车也对外公布数据: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打车中平均日微信支付订单为70万单,微信支付订单约为2100万单。

微信说总数500万单,嘀嘀说总数2100万单,两者的统计数据只差两天,也就是说,2月8日和9日两天要完成1600万单。嘀嘀的数据表示,其在全国拥有40万辆出租车用户,即这两日平均日微信支付订单要达到800万单,每辆车要完成20次微信支付。那么,这两日的激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大战之时市民别被数据“忽悠”

在微信与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大战中,双方会不断发布数据,以示“战况”。这些数据的公布,一来可以证明自己的市场占有情况,二来是希望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因为对于“徘徊”的市民而言,哪一方能用的地方更多、更好用,就更容易成为“首选”。

毫无疑问,微信在春节红包一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之前微信红包一夜新增1亿用户的消息,也被证实为假消息。此次,嘀嘀打车和微信给出的数据,更让人心生疑惑。微信支付现在到底火不火?似乎有些矛盾的数据公布,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大数据时代,各种爆炸性数据的公布,可能是某些企业急于上位,想证明自己的江湖地位。”业内人士表示,“但任何一场实力相当的争夺,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分出胜负。任何企业对公众发布的信息和数据应该真实有效,利用数据上位的想法不切实际。”

统计方面的专家还指出,数据统计失误也是存在的,广大市民在如今“数据满天飞”的情况下,对于处于竞争中双方公布的数据,都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而对于数据造假,应该进行严惩,并细化相关规范。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