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语:安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众多遗存显示了文明的久远。无数先贤在徽皖大地创造着种种神奇。安徽徽印象酒业有限公司与本报联手打造的“寻找徽印象”栏目将探寻安徽文明之源,全新展现安徽文明之光,寻找历史的记忆,寻找身边的美景。请您用笔和镜头记录安徽大地上的历史遗存、自然风物、艺术珍奇、非遗技艺、故事传说,作品将进行评选,颁发奖品和证书,并集结出版。稿件请投903552062@qq.com,咨询热线18656158321。
酒的原料是粮食,农业生产的丰歉状况、天灾人祸的程度以及历朝历代经济形势的动荡决定了酒业的兴衰。历史上,合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不断。唐宋时期才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因而出现了酿酒业。
1 .三国混战让人口急剧锐减
夏商时期,酿酒技术已经发达,出现了专门的酿酒师。但合肥地区有史可考的酿酒业出现在唐朝,兴盛在宋朝。之前,为什么没有出现酿酒产业呢?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王朝更迭频繁,战争频发,合肥地处江淮之间,没有高山大河作为屏障,人口动荡。老百姓疲于奔命,哪来粮食和兴致酿酒喝?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史料记载,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全国人口总数是5648万,经历三国混战,到魏国合并吴蜀二国后,人口不到600万。《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故魏国的陈群对魏明帝说:“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也就是说,当时全国总人口不到今天安徽人口的十分之一。这数字让人看后心惊,我们的人种都差点没了。
合肥地区的动荡程度可以想象了。
2.隋唐开始,合肥地区社会相对稳定
今天的合肥,曾经打出一张 “三国故地” 的名片。这个提法难未必可信,合肥的三国元素怎比得过陕西、四川、湖北一些地方?不过,三国时期,合肥地区的战事也的确多,乃至一片萧条。公元201年,刘馥受命来合肥造城时,从合肥以南到皖城(今潜山)一度是无人区。三国后期,曹魏屯田,经济才开始好转。西晋咸宁元年(公元275年),政府将一批官奴婢送到合肥地区代替屯田士兵种水稻,生产有了提高。有人写文章说这时合肥“风士时茂,皆胜淮左”。查找最初文献,发现 宋《太平御览》引用已佚的《庐江记》中有这句话。《庐江记》记载何时?暂不得考,也就不敢枉下论断。
东晋南渡后,朝廷在大江南北设置许多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南迁官民。合肥地区是侨置地区之一,大量黄河流域人口流入合肥土地,他们带来了中原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这种相对稳定的发展一直持续到唐宋。
“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唐代贞观到天宝120年间国富民强的常见描述。影视作品中就有安史之乱发生时,唐玄宗拔出的宝剑都生锈的画面,可见“马放南山”真的有一阵子了。
这时期,合肥作为庐州治所,农副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有长足进步。《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庐州土贡有花纱、交梭丝布等。”因为河流纵横,交通便捷,当时周边各县的漕粮大多通过合肥水路运抵京师。
3.税率高,宋代鼓励酒业发展
宋代,虽然边关极不稳定,但作为庐州府治的合肥,社会相对安定,商贸兴旺。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合肥上交的商税多达50000余贯。即使在宋金对峙时期,合肥周边开有许多用于交易物品的榷场。宋代朱服《过庐州》一诗描绘道:“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沃野欲包淮甸尽,坚城犹抱蜀山回。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驽台。”
正因为社会发展了,庐州的酿酒业就兴盛起来。前文已经说过,这时庐州的金城酒和金斗城酒是全国名酒。当然,这酒是军厨酒。宋代政府为什么鼓励酒业发展并且垄断生产呢?因为酒的税率高。史料表明,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的酒税收入为1164万贯,约占国库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不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同样是文学作品,词人姜夔笔下的合肥则是这样的:“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有些凄凉哀怨了。
这是为什么呢?姜夔生活时期,合肥地区至少发生两次战争。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冬,金兵5万入侵淮南,占滁州,进逼合肥。7年后,金兀术率10万余精锐骑兵强渡淮河,破寿春后占据庐州。随后,南宋名将刘琦大败金兵,收复庐州。此战后,宋金于1141年缔结“绍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也为地处江淮的合肥地区带来了安定。杭州那里是“暖风熏得游人醉”,合肥自然也是水自流来酒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