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美菊接受采访时表示,所有的奶制品检查都是抽查,不合格乳品流入市场难避免。不过,刘美菊拒绝透露不合格乳品的产地,并称“消费者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合格的产品。”(5月8日《法制晚报》)
希望更多关注合格产品,刘秘书长显然没有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说话。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关注的不是合格产品,而是不合格产品。只有知道哪些产品有问题,才能购物时敬而远之,从而避免受到伤害。然而,中乳协拒绝透露不合格产品,让我们在选择乳制品时只能祝自己好运了。
中乳协不仅是本行业共同利益代言人,更肩负监督产品质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使命。公布不合格乳品名单,有利于通过消费者的投票,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前,中乳协曾高调表示,2012年共进行了11次抽检,结果表明市场主流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都没有问题,“百分之百合格,消费者尽可放心食用”。直到遭遇社会质疑后,相关负责人才不得不承认“检查都是抽查,不合格乳品流入市场难避免”。
在国产乳制品丑闻缠身,消费者缺乏信心的情况下,“捂盖子”非但不能挽回消费者的信心,反而让人们更加心生狐疑,担心华丽的数据是否存在水分,揣测有多少不合格产品被掩盖起来。在看不清真相和风险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只能放弃一切国产乳制品,宁愿花高价钱选择进口产品,也要避免踩中不合格国产乳制品的地雷。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不合格国产乳制品的“仁慈”,正是对合格产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