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知识产权犯罪, 不能止于降低“判刑”门槛
罚款变爬楼 处罚披上人性化外衣
小学生记者提问提出了民生之盼
正视“养老预期影响 职业选择”的现实隐喻
谁来终结网络购物惊魂曲?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正视“养老预期影响 职业选择”的现实隐喻

李记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两亿,约占总人口的14%。但现有的养老服务、护理康复机构数量、养老保障等还远不能满足需求。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微博)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76人参与),仅5.5%的人打算把父母送到养老机构养老,50.9%的人认为我国未来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86.4%的人期待未来十年国家加大老人护理康复方面的投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翼认为,“养老预期已经影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11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当前阶段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要想纾解普通公众的这些忧虑,要想使普通公众免于对养老的惶恐,“未来十年国家应该下决心下力气解决双轨制养老的差异,缩小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养老差距”。具体到现实中,必须认清的事实是,因为涉及到所有“体制内”人士的切身利益,养老双轨制改革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工资条例》因垄断行业反对而夭折,红十字会“去行政化”体制改革因为“要侵犯太多人的既得利益”而搁浅,就是最好的明证。

但愈是艰难,愈是考验决心与毅力。让人欣喜的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2020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是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同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当然,探索建立“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要的顶层设计必须走在前面。如若不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恐怕更多会在延迟退休等,让普通工薪阶层利益分割的层面兜兜转转,而未能在尽早废除养老双轨制、实现对等养老的问题上实现破冰。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