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
曾国藩既为孙中山、章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拥有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这样的铁杆粉丝。除却政治上功过是非的争议不谈,曾国藩有一点却是被极为推崇的,这就是他的家训智慧。
“耕读传家”可以算作《曾国藩家训》的首训。因为它是祖上所传,也是曾国藩一生所实践的行为。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年轻时游手好闲,后来因为无知被人耻笑,于是痛定思痛,发愤图强。他发下宏愿:我曾家此后要“耕读传家”——不仅要保持种地的农民传统,还要培养出读书人来。作为爷爷亲手培养出来的读书人,曾国藩在教育他的儿子和孙子时,最重要的家训纲领就是他爷爷说过的——“耕读传家”。
曾国藩一辈子还守住了一个“穷”字。
在父亲曾国藩的教育下,曾纪泽和曾纪鸿也都是极其勤俭节约的人。
曾纪泽在任驻英法外交官的时候,一直过着很俭朴的生活。他的弟弟曾纪鸿也是如此,在北京做一个低级官吏,生活非常拮据。
有一次,曾纪鸿生了一场大病,看了病之后连买药的钱都没有了。想向哥哥要点钱,但想到哥哥也家无余财,只好作罢。
这是曾国藩去世没多久的事,如果留下来了很多遗产,也不会困顿至此。
后来,左宗棠听说这个事,十分感动并慷慨解囊,为曾纪鸿雪中送炭。
在曾国藩看来,“穷”是保身之道。因为你肯穷,因为你不贪,就说明你没有太大的野心和欲望,也不会有落人口实的把柄。所以曾国藩经常自我标榜的一句话就是:“不怕死,不爱钱。”
曾国藩看重“穷”字的第二个原因是,不论是不是在官场,“穷”都是“善身”之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凡把钱看得重于一切的人,他个人的品质一定有问题。对于这一点,在曾国藩的家训中尤有体现。
曾国藩在任两江总督时去世,曾家从金陵两江总督府搬回湖南老家的遗物,基本上全部是书。由此可知,曾国藩安贫乐道,一生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