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史:为人处世的教育宝典
千古家训之首 ——曾国藩
下一篇4 2012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家训史:为人处世的教育宝典

张亚琴
放翁家训
司马光《家范》
孟母三迁
 

一个家训,相当于一部为人处世宝典。

从涵义上解释,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

从古至今,家训都是一部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模范之作。综一生之学养写成、完全秉承古圣先贤教诲,有时候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可是通篇读下来,却觉蕴含丰富、深意绵长。其精辟的语言涉及的生活领域相当广泛,深入到了生活以及处世的各个细节。

先秦家训是 “原点”

先秦家训大体上包括帝王家训、贵族家训和自由民家训。

先秦家训是中国家训的“原点”,处于产生阶段,有些方面还没有展开,如对子女的教育等。

但周初王室家训,首开了帝王家训与仕宦家训的先河。

周成王曾与小弟一起站在树下,他拿了一片桐叶给小弟说:“我封你。”周公听见了,便拜见成王说:“大王封弟,甚善。”成王说:“我不过是与他开个玩笑而已。”周公严肃地说:“人主无过举,不当有戏言,言之必行之。”意思是,君王的言行举止不应有过失,不应有开玩笑的话,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于是,成王封小弟为应侯。

这件事使成王没齿难忘,直到老死都“不敢有戏言,言必行之”。这就是著名的典故“桐叶封弟”。可见,周公把训诫子侄提到“王家”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也成为中国传统家训的开创者。

孔、孟家的训诫之道

说到家训,不能不提孔子和孟子。

孔子创办私学,招生授徒,建立了儒家学派,并以诗礼名扬四方。孔子曾两次在庭中教育儿子孔鲤既要学《诗》又要学《礼》,因此后人称父亲的教诲为庭训。“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则成了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孔门家训也由此开始形成。

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益于他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因教子成名儒,在中国乃至世界家训史上也享有盛誉。孟母训子始于胎教,她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意思是说,“我在怀孩子时,席子不正都不坐,肉切不方正也不吃,就是要对孩子实行胎教。”而《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就是孟母为教子而三次搬家,看到孟子不努力学习,就生气地剪断正在纺织的布,以此教育孟子好好学习。

《颜氏家训》是仕宦家训的集大成者

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家训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也产生了,仕宦家训开始形成体系,《颜氏家训》就是仕宦家训的集大成者。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

《颜氏家训》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颜氏家训》之后,家训之说盛行。像司马光的《家范》、李世民的《帝范》等,虽然不是以家训为名,却都是标准的家训作品。

士大夫家训在宋代数量最多

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不仅数量增多、形式多样,而且内容更加丰富,涉及到伦理道德、教育、经济、法律、宗教等方面。

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有关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些家训根据撰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其中士大夫家训最多。如范仲淹《义庄规矩》、包拯《家训》、陆游《放翁家训》等。

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也有将散文与诗歌融合于一体,首先是散文体的叙事,然后以诗阐发大意。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宋代注重道德教育,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即通过对家庭生活成员的言行举止的规范,将儒家思想贯彻其中。这些内容在司马光的《家范》、《涑水家仪》和陆九韶《居家正本》中尤多。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人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

有的宋代家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曾得到朝廷的许可,取得朝廷的支持。而朝廷也会给家族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

清代后期开始衰落

明清两代撰写家训的风气更浓盛,在数量上超过了以往。

既有一般的家训,也有专门训诫商贾的家训;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共有60余种。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庞尚鹏的 《庞氏家训》、袁黄的《训子言》、《朱柏庐治家格言》等。此外,郑板桥、林则徐等人写的家训在历史上更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清代后期家训文化开始衰落,但洋务派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也表现在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从而为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带来一股 “新风”。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