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大学生的体质真的变差了吗?11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开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比赛项目中,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不见了”。运动会负责人表示,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较高,取消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该校体育部副主任沈跃进介绍,大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上场有一定危险性。(11月11日《武汉晨报》)
笔者以为,既然应试教育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是个事实,那么把体育课纳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不失为一个打补丁的办法,这可以达到以“加强应试体育成绩”,来削弱“应试试卷成绩”的效果。可以强化体育成绩也是高考分数的思维,至少可以让孩子们身体得到锻炼,体质得以提高。
道理很简单,随着学生的成长,如果小学生体质好了,中学生也不会差,大学生能不能经得起长跑,届时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当然,好政策会不会走偏,关键在于如何实施。
实际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体育从娃娃抓起,美国家长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有80%以上的10岁到17岁的青少年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法国小学有1/3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9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瑞典政府甚至规定青少年只要5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一小时,每人可获17克朗补助。正因为体育从娃娃抓起,我们听不到国外大学取消长跑这种消息,相反,作为在校时的体育健将,在求职时这一长处反而容易得到青睐。
体魄的强健与精神的强健,是相辅相成的。姑且把大学运动会取消长跑项目,当做预警和倒逼,预警我们必须重视年轻人的体质问题,倒逼我们抓体质必须从娃娃抓起。少年强则中国强,首先得身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