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学界最热闹的事,当属莫言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莫言获奖后,一些利益相关的单位部门很不淡定,于是种高粱的种高粱,修故居的修故居,最新的动态,是莫言家乡在建莫言文学馆。媒体一介入,大众方才知晓,原来为在世作家建文学馆建故居情况并非个例,比较著名的作家里面,就有贾平凹、陈忠实等。有人干脆直接调侃这种现象,说是在世作家的“建馆伟业”。
在中国古代,有下级官员为了拍上级马屁而建生祠之举。如明朝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权倾天下,地方大吏纷纷舔屁沟,不光在各地为魏立生祠,还有人将其跟孔子相提并论。当代在世作家无权无势,政府、企业或者个人为他们建馆立居,溜须拍马的嫌疑是可以免去的了,但要单纯说是为了弘扬文化、促进文学发展,就难免有点“拉大旗作虎皮”之嫌了。
以作家个人冠名的文学馆,文物价值显然要大于现实价值。鲁迅、张爱玲、老舍身后建馆,馆里放一些作家的手迹、藏书、遗物等,方便后世凭吊瞻仰、学习研究,这样的文学馆是有存在必要的。何况,这些文坛名宿的地位,已经盖棺定论。昔人已逝,由后人来为他们建馆,肯定是褒扬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于私德亦无损。再说一些在世作家,也许建馆的分量是够了,但若去想想历史上那些权奸的生祠,难道不应该脊背发冷、推辞犹恐不及吗?至少在我看来,不管怎么为自己开脱,作家本人默许或是支持建馆的行为,都是很令读者失望的。
遍观一些文学馆的职能介绍,都提到是为了促进文学发展。这种口是心非的说辞,恐更令所“馆”的在世作家蒙羞!试问,你们哪一位是在文学馆的影响下走上文学道路的?莫言不就曾毫不掩饰地说过,最初写作只是为了吃饺子吗?!
其实,真心想为文学事业做点实事,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写作者的待遇,改变1999年以来,从未改变过的低稿酬标准。新晋诺奖作家莫言很坦诚,他就是为了吃饱饭去当作家的,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作家能靠写作活得有保障有尊严,相信中国文学前景会一片光明,而在莫言之后,也会有更多作家能拿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