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涨薪就停职” 国企的霸气从何而来?
说“孝”
看“破案电影”折射权力护短逻辑
“领导淋雨” 是在教学生煽情吗?
“罚人登报”疑似一单生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看“破案电影”折射权力护短逻辑

金戈
 

近日,有网友在某论坛发帖称,陕西省绥德县境内数处林木被毁,群众举报后却一直不见处理,林业派出所民警却在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绥德县纪委回应,当时一位民警看的是破案电影,另一位民警玩的是QQ游戏。(9月11日《华龙网》)

绥德县纪委回应中的话语逻辑就是两个字:护短。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防卫型官场逻辑的体现,遇事先想出一个应急的兜底说辞,全然不顾这种说辞能否站得住脚,这或许也是官场雷语频出的一个原因。纪委属于内部监察,执行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这样一种怪异的现象。纪委所作出的结论本该具有权威性,然而非常遗憾,即便看破案片的说法能够成立,也不能成为当事人减轻渎职责任的理由,这种话语逻辑的作用往往走向另一反面,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幸好新闻能够配发图片,事情的真伪也不由当地纪委一张嘴来说。记者更是准确地给所谓的“破案片”破了案。所谓的破案片与热播的电视剧《木府风云》第38集25分54秒的画面非常相似。

作为监察部门实在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看破案电影这句话漏洞百出,暗含的逻辑已经成为庇护的一种,这已经不是一个逻辑笑话,实质问题还是自我监督的不可靠。

纪委监察依旧属于典型的“官评官”模式。这恰好是现行政府绩效考评模式的体现。然而,早在2007年,全国多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提案,建议尽快建立标准化的政府工作绩效社会评议制度,并且将评议结果完全向社会公开。虽然有一些地方搞过“民评官”的试验,但并未制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官评官”的弊端显而易见。由于彼此要相互评价,便形成了官场“潜规则”,大家遮丑护短,心照不宣,只拣好的说,所谓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不过网络时代已经具有打破“潜规则”藩篱的硬件条件。监察部门与其官官相护,不如敦促当事人主动坦诚地认识错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年轻人犯错误是免不了的。只要不过分地发酵这种非典型事件中可能蕴含的典型社会情绪就好,若一味地捂盖子,反而有可能使得事态进一步发酵,刺激公众情绪。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