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京剧院坐落在省城环城南路的一处巷子里,门面不大,巷子幽深,树木成荫。徽剧院和京剧院都有50年左右的历史,二者于2005年11月正式合并,改名“徽京剧院”,并入安徽演艺集团。如今剧院仍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但是按照企业化管理。
2005年,许北雄就任徽京剧院院长。他说,他是在24小时之内,决定任职徽京剧院院长的。对于这个职位,他说如果光顾着开拓市场是没用的,如果不能让徽京剧光大流传,他这个团长是不称职的。
剧院的前世今生
问:您是剧院合并的时候任院长的吗?
答:是的。我们省一共六个团,我当过三个团的团长,1998年到2005年在省话剧团,2005年到徽京剧院成立前在徽剧院和京剧院当团长,合并之后我还在这边。
问:2005年的合并,是两个剧院的第一次合并吗?
答:地理位置上这两个团一直都在这个院子里,前面是徽剧团,后面是京剧团。曾经在文革时期合并过一次,叫安徽省京剧团。大革命结束后又恢复成两个团。这次合并是第二次合并,这是真正的合并,叫徽京剧院。
问:两个剧院的合并对两个剧种的保护,是伤害多还是获利多?
答:这两个剧种有非常相似的东西,长期同台会出现磨合的迹象,主要演员会出现“不京不徽”的现象,对于人才我们要予以保护。作为两个古老的剧种,合并以后通过6年的打磨,现在基本进入良性循环的状况,我们的演出场次、演出收入都比合并前大幅度提升。
问:剧院如今最主要的市场在哪一块?
答:目前剧院开启了三个市场,一个是主业市场,以京剧、徽剧为主;另一个是辅业,多样化发展,动漫和综合性演出、企事业单位的庆典演出;第三个是以梨园剧社为中心的节假日市场。三个市场能做活、做大做强就可以了。
从“不演不赔”到“不演不赚”
问:任团长这么多年,最困难时期是什么时候?
答:刚接手的时候。从任命那天开始,整整一年时间是最艰难时期,一个是合并带来的人员思想的不融合,另外,合并前两个团都留下一些历史欠账,不仅仅是经济上,还有人事上等方面的。资金严重匮乏,除了固定资产没有任何流动资金。大概用了半年时间来做合并的融合,再用半年的时间来理清历史欠账、排队还账。一年的时间我们基本还清了账务、凝聚了人心,大家看到了合并的希望。
问:困难时期怎么熬过来的?
答:主要就是挣钱的问题,我们要开拓市场,不演出就是死路一条,过去我们有个口号叫“小演小赔,大演大赔,不演不赔。”现在我们要改变这个观念,“小演小赚钱,大演大赚钱,不演不赚钱”,我们要一步步去做,一年时间我们确实达到了目标,增加了收入。合并前演员演一场演出费是20到50元,现在翻了近10倍。另外,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培养今天的接班人,跟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定向办了一个安徽省徽京剧院京徽剧演员大专班。
“我希望后面几年我们能够出人才”
问:在改革的过程中,您作为团长有没有收到过来自观众、或者员工的负面评价?
答:有一些。一些人觉得我们的演出质量有些问题,一些传统戏、老戏因为长期演出演员有一些疲沓的感觉,不能每一次都保证演出质量;从我们剧院的管理上看,虽然是企业化管理,但是还没完全达到企业化的模式,我们还没有完全摸索到一个适合文艺团体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另外就是新剧目的发展,剧院不能老演老戏,不能只守着“老演老戏,老戏老演”来开拓市场,创作剧目这方面我们抓得不够紧,六年我们只推出了两台大型创作剧目,还有两台动漫剧,速度和效果都不甚理想。
问:作为院长,您觉得最大的责任是什么?
答:我现在55岁,我希望后面几年我们能够出人才,培养一茬一茬的接班人,因为安徽京剧和徽剧是最后一块阵地了,以前淮南、滁州、安庆都有京剧团,但是现在都没有了。徽剧就更不用说了,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团有保护传承的责任,如果我们不把它发扬光大,没有人接班、不能传承的话挣再多的钱也没有用,我们必须要让自身强大起来,把徽剧和京剧传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