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出国考察,关键要考察到真货
景区争相上市让旅游 离公益越来越远
非常道
“北大校长十一助理”,多乎哉?
“高富帅”火海救人 背后的富二代教育启示
游客浪费厕纸心理探微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景区争相上市让旅游 离公益越来越远

晏扬
 

7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佛教名山争相上市,清净之地引来是与非》为题,报道了“四大佛教名山或将齐聚资本市场”的消息。目前普陀山、九华山和五台山正积极筹备上市,峨眉山早于1997年上市成功。报道称,虽然名山所在地政府纷纷将“弘扬旅游文化”、“整合旅游资源”作为上市的由头,但这些说法并不能让公众信服。佛教名山原本为人们心目中的清净之地,如今却卷入“圈钱”大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议。

佛教名山上市其实是旅游景区上市的“升级版”,此前,不少旅游景区都以各种方式打包上市。上市意味着旅游景区走上公司化、市场化道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一方面在资本市场“圈钱”,另一方面势必强化在景区的“圈钱”力度。众所周知,我国许多旅游景区一直是“圈钱”能手。

国家宗教局官员说得好,寺庙道观是满足信教群众宗教活动需求的场所,是民间非营利组织。其实,其他景区景点何尝不是满足人们旅游休闲需求的场所,何尝不应该“非营利”。其他国家没有将宗教场所打包上市的先例,事实上,其他国家也很少有将旅游景区打包上市的做法。个中原因在于:大好河山为全体国民所有,地方政府不能将其“圈”起来据为己有,更不能“圈”起来作为公司资产。景区可以收取门票,但门票收入够维持景区运转即可,而不应靠其发财。景区景点天然具有非营利性,却被异化为一种盈利工具;人们本该拥有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权利,但这种权利被畸高的收费所消解;旅游本应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但众多旅游景区却在市场化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说景区市场化是一条歧途,那么景区上市则是在这条歧途上陷入迷津。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