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行榜受质疑背后的喜与忧
“大病不致贫”应是医改朴素追求
非常道
“考察保密”不是 公考拒绝监督的借口
下一篇4 2012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学排行榜受质疑背后的喜与忧

金戈
 

一般认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一流名校还存在一定差距,然而按照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领导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指标体系和算法,国际一流名校却败给了中国高校。加州理工学院得分仅为1.07分,在武书连排行榜单中连前500名都进不了。曾经培养出1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6位菲尔茨奖得主的国际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则勉强进入前500名,和国内咸宁学院、宜春学院的排名大体相当。而曾荣登世界第二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则排在第60名左右,与南昌大学、河南大学排名位置相当。(5月9日《中国科学报》)

在西方国家,大学排行榜由来已久,而中国大学排行榜,相对来说则起步较晚。多年来,这些排行榜无论怎样推陈出新,还是自诞生起就备受质疑。

应该说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按照武书连课题组的指标体系和算法对国内外部分高校进行复演、复算,结果发现这个排名存在大量以“数量”代替“质量”的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方法,由此得出的人才培养排名,违背了大学生态圈的实际情况,与人们的实际认知不符。

其实上述质疑并不新鲜。历年来,各方质疑不断。例如排行榜未考虑因为学校规模、学生数量、文理特性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论文发表量、科研成果以及国际交流频率的不同,使得年轻的专业化院校与老牌综合型名校的差距越来越大。综合排名的榜单,通常会掩盖学校的特色,反而有失公允。这样的质疑与上述“数量”代替“质量”的质疑异曲同工。

这其实从侧面透露出近年来大学合并风和扩招风愈演愈烈,大学非有大师,而有大楼。高校合并实现了对教育资源的重组与改进,使许多高校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在侧重数量化考查的榜单助力下,使人误以为越大者越强。掩盖了高校合并后机构愈来愈庞大、人员愈来愈臃肿、责权愈来愈不清、效率愈来愈低下等等问题。

喜忧参半的是,武书连主编的大学排行榜自诞生起就有浓重的民间色彩,它的权威性完全应该来自它的公信力和引导了, 本身就应该将榜单作为一个参照指标,不应该被它牵着鼻子走,否则就会走上一条没有实际追求的道路。

参考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几个大学排行榜,也的确都出自民间研究机构,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媒体承担了主要角色。所以,国内民间机构研制大学排行榜并没有身份不妥的问题。相反,绝大多数学者肯定地表示,应该相信市场的力量会淘洗出规范的、有责任感的民间研究机构,产生值得信赖的公正的大学排行榜。

让大学排行榜走向科学、规范的途径有三:一是加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公开与教育信息服务;二是制定大学排行榜行业规范;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而在中国这种浩瀚的高教体系、统计数据缺乏、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要期待出现多家负责任的权威媒体发布相关数据,在“多国争霸”的图景下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参照系。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