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星期二,晚上7时,春末的合肥夜晚仍有些凉意,而肥西花岗镇敬老院门口早已人头攒动,这些人等待的,是一名叫张俊清的“扁担电影队长”。
之所以被称为“扁担电影队长”,是因为在他38年的电影放映生涯中,大多数电影是他肩头那根扁担“挑”进农村放映的。
“借来”的第一部放映机
说到对电影放映的特殊情结,老人的思绪一下子又被带回到40多年前,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十几岁的张俊清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电影,但代价也是很大的,为了赶到邻村看电影,张俊清和同村的十几个孩子走了3、4公里路。因为走黑路,一个玩伴在返回的途中不慎落水,险些丢了性命。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暗下决心自己买一部放映机,走乡串村地上门放电影。”张俊清笑着告诉记者,自己的这个愿望终于在1975年实现了,在经济异常紧张的年代,他千方百计借来2000元“巨资”,成为肥西县里第一个电影放映人。
38年,一个人的“坚守”
有人说,人生就犹如一场电影,而在张俊青的人生影片中最核心的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放映”。
走乡串村,逢年过节,春夏秋冬……张俊清告诉记者,只要天不下雨,自己每天晚上都要出去放电影,最近几年每年的放映次数都在300场以上。
“初算一下,38年来自己放映的电影怕是有上万部了,光放映机就换了3台,老式电影胶片就堆了满满一屋子。”他憨笑着说,30多年的放映生涯里的各种艰辛是常人体会不到的。他说自己最愧对3个孩子,由于夫妻俩常年在外放映,他们很少能照顾到家庭,孩子们小的时候晚上都不敢在家睡觉,年三十晚上都很少陪他们一起守岁。
而由于往返于各村镇之间,吃饭没个准点,60岁的张俊清已经落下了严重的胃病,一个多月前,他的胃被切除了,老伴孩子都让他在家休息,但放了一辈子电影的他仍带病出去放映。
“只要有一个人看我都放”
银幕落下,放映机缓缓旋转起来,一幕幕生动的画面,一句句动人的对白,张俊清说自己很享受电影放映的乐趣,在多年的放映生涯中,他已经习惯了临时“解说员”的身份,与村民一起兴奋、低语和感动。
事实上,张俊清只是我省农村放映队伍中的一个缩影。记者从省政府日前公布的省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中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按照国家制定的一个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标准,完成95万场公益电影放映任务。“我会一直放下去,等我真正跑不动、放不了了,还要让儿子继承农村‘放映事业’,让‘家门口’的‘扁担电影院’一直放下去。”采访的最后,张俊清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