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楼下的忧思
“六不总理”,晚年大事不糊涂
央视主播炮轰 《子弹》是否有理?
权力失范催生“史上最贵螺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被争议”历史名人点评之段祺瑞——
“六不总理”,晚年大事不糊涂

薛 晖
 

提起民国政坛,总给人一种群魔乱舞的印象,说到民国政治人物,大多数也难免给人一种跳梁小丑的感觉。被后人称作“段合肥”的段祺瑞,在民国政坛上占据重要地位,但后人能记得的也不过就是皖系军阀首领。其实,作为乱世民国的政治家,段祺瑞身上还有一种不为人知的民族正气,那就是在晚年,不上日本人的当,绝不与日本人合作。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肥西县金桥乡人,民国时期当过“国务总理”,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在历史上有“三造共和”的美名。段祺瑞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

青年时期,家道中落的段祺瑞怀揣一块银元徒步数十天二千余里,从合肥投奔到在山东威海任管带的族叔,被收留在军营中。从此,在人生路上,段祺瑞一路前行。早年的段祺瑞手持枪杆子,叱咤北洋政坛,直到官至国务总理。五四运动中,更是亲日卖国,主张签署《巴黎和约》,并对学生严厉镇压,落得个卖国贼称号。争得了权力却落得个声名狼藉,成为民国政坛的反面人物之一。

政坛失意之后,段祺瑞隐居起来。时值日本侵华,曾是亲日派的段祺瑞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做到了大节不亏,严拒日本人的威逼利诱,绝不做汉奸,表现出了可贵的民族气节。1931年9月日军侵占东北,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曾经数次到津密晤段祺瑞,请段祺瑞出面组织华北政府,日本愿意全力支持。段祺瑞坚持不与日本人合作,为了不被日本人利用,1933年,年近古稀的段祺瑞悄悄离开天津,拖着衰病之躯,千里迢迢南下上海,以脱离日本人的势力范围,到达上海时,连蒋介石都通令所有少将以上的军官一齐到车站迎接,蒋自己更是一身戎装,等候在码头,见到段祺瑞竟执弟子礼。

有记者登门采访,段祺瑞铿锵作答:“日本横暴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备战,合力应付,则虽有十个日本,何足畏哉?”

正是晚年的大事不糊涂,绝不做汉奸的民族气节,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段祺瑞盖棺定论:“有功有罪,已经化敌为友了嘛。”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