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石,缺乏坚强体魄的人,心理往往也较为脆弱。近期,上海体育大学等机构联合发表在《BMC公共卫生》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体育锻炼能有效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变化。
“大量研究证明,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对各类心理障碍有积极的改善和预防作用。”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国明博士告诉记者,运动可通过以下多种生理和心理机制发挥益处:
1.诱发积极情感,经常锻炼的人能体验到成功感,有助对抗抑郁、焦虑等消极心境。
2.人际愉悦,体育锻炼中,与同伴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也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锻炼能够分散我们对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这比放松练习或其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更有效。
4.运动可刺激去甲肾上腺素等各种神经递质的分泌,让人兴奋起来;另外,锻炼时人脑还会分泌内啡肽,其具有镇痛和催生欣快感的作用,可缓解抑郁、焦虑及其他消极情绪。
基于这些好处,心理治疗通常也会把运动作为辅助疗法,帮助患者改善身心状态。
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素质选择适宜的运动,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身体微微出汗、呼吸略微急促),就有益身心强健。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