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中药餐饮持续升温,从中药面包到中药冰淇淋,从中药咖啡到中药甜品,各种中药食品层出不穷。据《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岁至35岁的年轻群体已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占比高达83.7%,“药食同源+滋补类食品”成为新生代消费首选。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中药食品的粉丝后,也有不少网友提出疑惑:中药融入餐饮,是否真的跟宣传的那样好,吃了更养生、更健康?(9月6日《法治日报》)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确实在调理身体和预防疾病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将中药成分添加到食品中,是否真的能达到养生的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事实上,不少消费者反映,这些所谓的中药食品,其中的中药含量往往微乎其微,与其大肆宣传的养生功效大相径庭。更有甚者,部分产品只是借中药之名,行高价销售之实。
中医讲究药物的相生相克,药材的配伍需要精心调配才能发挥最佳效果。然而,这些中药食品在研发过程中是否经过了科学的配伍和严格的实验验证?不得而知。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新奇和时尚而随意添加中药成分,这种做法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养生效果,甚至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再者,这些中药食品价格普遍偏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中药”这一标签的加持。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中药养生的迷信心理,故意抬高价格,以此牟取暴利。
对此,消费者必须保持理性,不要被商家的夸大宣传所迷惑。在选择中药食品时,要仔细辨别产品的真实成分和养生价值,避免被高价低质的商品所欺骗。
与此同时,商家在推出中药食品时,更应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确保所添加的中药成分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仅仅依赖营销噱头来吸引消费者,更不能因为添加了中药成分就肆意抬高价格。
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中药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于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等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加强对中药食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的监督,确保其科学性和安全性。只有政府、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