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各类制冷电器使用的高峰期,家电维修中的“李鬼”也蠢蠢欲动,导致消费者投诉量大大增加。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上海市消保委对居民信箱家电维修小广告和地图类APP上的家电维修商家进行了调查,发现家电维修市场虚假报价、虚假维修以及虚构故障等问题较为普遍。(9月5日《工人日报》)
日常生活中,如果家电突然“坏了”,会让人的心情瞬间变坏。比如,“炙烤”模式下,如果家用空调“罢工”了,对于当事人来说,显然是一件要命的事;若想“救命”,就必须尽早找空调维修商来“抢修”。然而,调查发现,家电维修市场虚假报价、虚假维修以及虚构故障等问题较为普遍。不少消费者遭遇“黑维修”,不仅家电没修好,还蒙受经济损失。上海市民吴老伯报修空调遭遇“李鬼”,只是给空调加个制冷剂,再维修下漏水问题,竟然要价2000多元。
梳理中国消费者协会历年投诉数据发现,家电维修始终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内容包括“乱收费”“维修质量难保证”“旺季难预约”“夸大故障”“诱导维修”等。特别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家电维修涉及的“知识盲区”较多,不少“李鬼”维修店“看人下菜”,无病假修、小病大修,上门费、开机费、检测费等层层收费屡见不鲜,家电上门维修的“套路”,让消费者“伤不起”。尽管消费者频频投诉,这些维修乱象依旧在上演,且积重难返。
“黑维修”不仅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甚至可能给家电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家电维修乱象频现,究其原因,有的故障普通消费者很难识别,再加上目前家电维修服务,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这就让一些不良商家有机可趁,导致不规范收费和过度维修现象难以消除,消费者屡屡中招。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出台全国统一的“家电售后维修服务行业标准”。一方面,家电维修行业的“散兵游勇”,要加强诚信自律;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比如,家电维修服务平台,对维修商的资质需加强审查。此外,出台科学、透明的价格体系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