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游玩,在一片杂树林中,一棵粗壮而高达十几米的参天桑树,格外显目。抬头仰望,只见枝繁叶茂的树杈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桑葚。有紫色的,有红色的,也有青色的;紫色为成熟果实,红色为尚未成熟,青色为幼果。我情不自禁地走到桑树下,离地面相近树梢上的呈紫色桑葚,早已被人“洗劫”一空。
就在这时,眼前突然一亮:居然发现还有几个树枝上挂有少许成熟的桑葚。这或许没被人发现,或许是被人遗漏,或许是才成熟变紫……我喜出望外,连忙踮起双脚,使劲往上够着挂果树枝,够了好几回,也是有劲无处使,硬是够不着,而望“果”兴叹……
“嗨!这十几米高的树,搁在50年前,要想爬上去,一点点不在话下,那也只是分分秒秒小菜一碟的事!”我站在树下边自言自语着,边想起孩童时采摘的情景。
曾记得上学时,学校附近的钢北,有座小山坡。山不大,也不高,占地面积只有二三百平方米,高度也仅有三四十米,故而称之为“小山坡”。那时放学经常喜欢到这玩耍,一到每年的五月天,山坡上有几棵桑树都会结些桑葚,我们这些孩童玩伴在山上爬高上低,玩累了,玩渴了,就会像孙悟空似地“唰唰——”三下五除二,动作十分敏捷利索地爬到桑树上,一边采摘桑葚,一边尽情地吃着这免费而纯天然的美味水果。每次采摘个个浑身上下被桑葚汁染得黑乎乎的,衣服被弄得脏兮兮。这还算好的,有时一不小心,脸蛋或手臂被树枝划得鲜血直淋,也全然不顾。
这就是孩童时的野性与顽皮。后来稍长大点,几个玩伴一到桑葚成熟季节,就扛着一根绑有铁勾子的竹杆,去小山坡边摘边吃。
那时桑葚可是一种十分稀罕的原生态天然水果。尤其是在合肥一带有句俗语,叫“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意思是说:“房前不栽桑树,屋后不栽柳树。”此话,虽无一点点科学道理,但却是合肥一带的习俗。故寻常人家基本上都不栽种桑树,桑树大多生长在荒岗野岭。孩童时,近点的野生桑树,就在钢北的小山坡上;远点的,却在合肥至裕溪口沿途铁路线两侧的杂树丛里。
当时只觉得桑葚吃起来,酸甜酸甜,十分爽口,特别好吃,并不知晓其富含大量的维生素C、花青素、类黄酮,以及钾、钙、镁、铁等多种矿物质,既可以生津止渴,又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这些年也常常在果品店,或水果摊,或中药房买过一些桑葚。吃法也呈现出多样性,有直接食用,还有成品的桑葚茶、桑葚干、桑葚酱、桑葚膏、桑葚酒……据说市面上这些桑葚,要么产地海南,要么人工种植,买来一一品尝,都从未找到过孩童时边摘边吃那种独具风味的口感。
现在这野生桑葚,就在面前,却因树高,难以一饱口福。我试图跳了几下,也没够到树梢,也试图学着孩童时的样子,手脚并用,爬了几下,次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人呀!还真不能不服老;这好汉!还真不能再提当年勇……我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也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我虽已是一个老胳膊老腿的人,但执着的精气神,却一点点没变!这点点困难,是难不倒的。我心里嘀咕着,又极力地寻找着攻克这一难关的对策。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脚下恰好有根树枝,信手捡起,高高举起,并利用树枝上的杈枝,小心翼翼地挂到桑梢上,轻轻往下一拉,结有果实的桑梢,便在眼前,举手采摘。没一会功夫,就摘了十几颗饱满而成熟的桑葚。我用带着的一瓶矿泉水,清洗几遍刚采摘的新鲜桑葚,往嘴里一塞……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边回味着这久违的味道:“甜丝丝的,而且还有那么一点点酸溜溜的,真可口!”
心里美滋滋的,这孩童时的经历,孩童时的感觉,孩童时的野性,孩童时的味道,又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