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兰亭序》,今年1671岁了
《兰亭序》之“三绝”
3上一篇 2024年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兰亭序》之“三绝”

 

据说,该序是当年王羲之一挥而就草拟的一篇序文。第二天羲之准备抄写成正稿时,反复抄写都觉得气韵布局和笔画结构都不如草稿。他又是惊奇又是苦恼:一是为自己的书法所惊喜,二是草稿太多涂改,不好拿去见人啊!犹豫之下,最后还是挑选一份正式稿拿去作序,把草稿也保留了下来,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王献之。

一、“重”字不“重”

说起《兰亭序》里的一绝,那不能不提其中的重字了。其文及款字中共出现21个“之”字,字字不同,各呈美态。

短短三笔,变化无穷。之字的变化,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1.行书、楷书、行楷书用笔的变化;

2.行书用笔变化,比如折笔、顿笔、回锋等;

3.主笔变化,比如第二笔三笔主笔转换变化。

二、错抹也艺术

因兰亭序是醉酒之笔,所以其中的错字、涂抹痕迹也很多,而把涂抹也玩成艺术的,这算是王羲之的又一绝了。一起来看看卷中的涂抹痕迹:

1.“岁在癸丑”。为什么“癸”字笔画写得很细。分析,王右军一定是只记得当年“地支”是丑牛年,而忘了“天干”排序。“癸”字,一定是后续填上的。地方又留得不够,所以“癸”字写的很扁。

2.“修稧事也 群贤畢至”。“稧”应改“禾木”旁为“示补”旁,以“禊”为正确写法。

3.“有崇山峻领”。“崇山”是漏掉了后补的,没有地方,不得不写在旁边。王羲之喝多了,写“嶺”字,误将上边的“山”丢了。

三、酒后真言,情深意浓

而《兰亭序》里的第三绝,就是用情至深了!故事再往后发展,唐太宗因爱骗取了《兰亭序》,并与自己合葬在了昭陵。我们今天虽然见不到真迹了,但从草稿版的后人摹本中我们仍然能在行文中的多处涂改里,看到王羲之酒后吐纳的那份掖不住的喜与藏不掉的愁。

在《兰亭序》开篇,我们读到的尽是美好愉悦。天也晴朗,风也和畅,宇宙是那么大,万物是如此盛,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这份舒畅的心情是在丧乱年代长大的王羲之,很少能拥有的,所以倍感珍惜。

而到了《兰亭序》后半段,羲之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那抹忧愁。他说: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

1671年过去了,在这324个字的笔触里,我们依旧能闻到那遥远的时代里飘出的阵阵浓重,且蕴含了三分喜悦一分哀愁的酒香,淡淡温雅香薰味儿,看到附着在行云流水中的畅快与凝重之情。

1671年过去了,王羲之对生命无常的惋惜,依旧飘零在这悲喜交集的篇章里。                     星报综合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