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肥的天气忽冷忽热,“咳咳咳”不停的孩子明显增多。有一种咳嗽,不仅让人声嘶力竭、喘不上气,而且这种折磨可能绵延数月,它就是“传说”中的百日咳。4月12日~14日,记者探访了合肥多家医院,不少孩子因“中招” 百日咳就诊,专家提醒,婴儿容易感染百日咳并可能迅速发展成重症,因此一旦出现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探访:百日咳“来袭”,不少娃“中招”
根据安徽省卫健委公布的2024年3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2024年3月,安徽省百日咳发病数为672例,报告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前五位。“咳咳咳……”4月12日~14日,记者先后前往合肥多家医院探访,在儿科、呼吸科等科室,孩子们的咳嗽声此起彼伏。据了解,最近,因“中招”百日咳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多,并且以5岁以下的儿童和婴幼儿居多。此外,还有少量青少年、成年人“中招”。
“白天都好好的,一到晚上就咳个不停,孩子没法睡,大人也被吵得睡不着,咳嗽还没痰,但是一咳就停不下来,这是咋回事?”3岁男孩阳阳断断续续咳了快一个月,妈妈满脸担忧。经过问诊、查体和百日咳鲍特菌核酸采样检测,最终阳阳被确诊为百日咳。
据安医大一附院北区儿科副主任医师许存欣介绍,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和持续的咳嗽症状,未经治疗可持续2至3个月,故称为百日咳。
提醒:婴儿出现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得了百日咳,初期可能会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泪及乏力等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其咳嗽特点在于最初为单一的干咳,随后咳嗽逐渐加剧。” 许存欣表示,典型的百日咳病例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至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鸡鸣样声音,咳嗽夜间加重,可伴有呕吐。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婴儿和年幼儿童是高风险群体,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母体传递的抗体对百日咳的保护效果有限,婴儿容易感染百日咳并可能迅速发展成重症。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不少家长有个共同的疑问:“孩子小时候打过百白破疫苗,怎么还得了百日咳?”对此,许存欣表示,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DTaP)三联疫苗。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接种过疫苗可以减轻症状,但是并不能避免百日咳的发生。
预防:戴口罩、勤洗手,记得“打苗苗”
如何帮助自家宝贝远离百日咳呢?据许存欣介绍,预防百日咳的方法有很多:日常生活中主要是保持社交距离和佩戴口罩,减少病原体传播,降低感染风险。勤洗手,家中经常开窗通风,规律饮食,合理作息等。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百日咳患者应按照医嘱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隔离至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或痉咳后21天),佩戴口罩直至咳嗽消失。
此外,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病和重症病例发生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并完成全程免疫,建议未接种的适龄儿童尽快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