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进图书馆,他们“伪装”上班
2024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躲进图书馆,他们“伪装”上班

受访者拍摄的南京建邺区图书馆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每天早上卡着上班的时间点出门,背着公文包或者双肩包带着电脑,一如往常开着车或者挤上地铁,只不过目的地并不是上班的公司,而是不会给他们付工资的图书馆。

他们或遭遇降薪裁员,或主动“裸辞”。为了瞒住家人,他们躲进图书馆“伪装”上班,一如既往,早出晚归,“图书馆就是我们的家园和避风港”。

在图书馆里,他们有的选择看书消解负面情绪,跟自己和解;有的频繁刷简历、投简历,找工作机会,不断参加面试;有的干脆做起了自由职业者,把这里当作办公的地方,感慨“原来人生可以这样活”;有的准备考公考编,落榜了又继续备考,等待一个“上岸”的机会。

对他们来说,图书馆是一个临时性过渡的“庇护所”。焦虑还是会缠住他们,既要考虑工作,又要考虑生活。刚开始他们以为只会待一两个月,后来变成五六个月,甚至一年。人来人往,有人拿到好的工作机会,走了;有人还没等到,继续在这里努力着。

“不是拼就能赚到钱”

讲述者:莫利,女,40岁

北京建筑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工程专业

居住地:北京

从2023年2月份被裁员后,我开始频繁去图书馆,一星期在那里待三四天。我在图书馆只是单纯看书,没有考证之类的想法,感觉没必要了,放松下来了。我再卷,考出十个证来又能怎么样呢?

我大学毕业后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进入了比较火爆的IT行业。刚开始,我在一家顶级的跨国科技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去了一家信息安全知名外企工作了五六年。因为这家外企退出中国市场,我被裁员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被裁员。这些年来,我一共换过四五份工作,历经了三次裁员。

我小时候看过曾志伟、郑裕玲演的一部电影《悭钱家族》,讲的是曾志伟饰演的角色失业了,天天在麦当劳待着,还有一堆中年人在那里待岗。某一天,有一位保洁辞职不干了,一堆人蜂拥而上。当餐厅经理说招聘月薪5000元时,他们为了抢这份工作,自降工资,不断竞价,有人说只要4000元、3000元、2000元……最后曾志伟饰演的角色说了一句,“我免费干”。小时候的我不理解,现在理解了。

2017年那会儿,互联网一片繁荣,我在国内一家头部互联网大企上班,还卖着保险,又开了店,年收入可能有一百多万元。那时候我真的很拼,孩子还小,才一两岁,基本没怎么陪过孩子。当时我隐隐感觉,收入不可能永远这么高,不是拼就能赚到钱的。

面试的那几家公司,都不太合适。我没有跟亲戚朋友说我失业了,包括我父母、子女和公婆,只有我丈夫知道。老人既然帮不上忙,何必给他们添堵。我每天依旧早出晚归,早上卡着上班的时间点去,晚了的话会被家人识穿。图书馆9点开门,我几乎是第一批进去的,下午5点或6点走。有时出去面试的话,面试完直接回家,要是早到家,我就会跟家人说刚见完客户。

平时去图书馆,我只带个水杯和包,在那里看书,偶尔投简历。我喜欢看人物传记,比如杜甫传、苏东坡传。杜甫一生境遇不佳、流离漂泊。苏东坡才华横溢,却一次次被贬。忽然觉得自己这点事不算什么。大城市竞争很卷,打工人不敢表达,很多事情不敢跟同事、领导和家人讲,找不到宣泄情绪的出口。看书是很好的宣泄出口,跟着故事里人物的命运浮沉,在这个过程中,负面情绪可以慢慢消解掉。

经历过失业,危机感加重

讲述者:易浩,男,36岁

物流管理专业 居住地:上海

2023年7月被裁员后,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该怎么办?我得去一个地方,消费不能高,还要有网络,环境安静舒适,思来想去只有图书馆。平时只要不去面试,没有其他事情,我基本都会待在图书馆。

我在上海生活,跟父母同住,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工作没了。他们除了担心和焦虑之外,帮不了我什么。我每天起床想到的就是,今天又得假装去上班了。我以为最多只会待一两个月,没想到待了五六个月。

图书馆是一个好去处,没有人会管你在干什么,是什么原因来到这里,坐在哪个位置。这让我感到放松自在,可以专注做自己的事情。我跟图书馆里几位同样是失业的人聊天,得出了这样的观察总结:如果一个人很年轻,座位上有书,应该是学生,可能是大学生在考研;如果一个人桌上全是书,很多专业类书籍,可能是在考证;如果有人只带了电脑,可能是失业了。

我的桌面就是一台电脑和一瓶水。去图书馆的第一天,我在求职网站上买了一个月的会员,给26家公司发起沟通,但是没有任何结果。失业那段时候,每天除了更新简历、投递简历,我还会做兼职项目,每天就像在图书馆上班一样,有规划。有时候忙起来我忘了回家,就像加班一样。

在失业期间,我接了一些兼职。一方面是做户外徒步的领队,每次收入几百元;另一方面是剪辑视频,还有就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做咨询问答的博主。我总共接受过两个人的咨询,一位打算转行,一位刚毕业入行。当时的感觉很奇怪,就像是我在指导别人找工作,讲得头头是道,而自己却还在失业,找工作没着落。

五个月里,我总共面试了大概10家企业。直到去年11月,我才找到了新工作,在一家医疗企业做产品经理。对于未来,我没有很明确的计划,但要开源节流,不能不顾后果去消费。

期盼终有一天游“上岸”

讲述者:唐婷,女,31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居住地:深圳、贵州

大学毕业后,我入职了深圳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刚开始做传统外贸,后来做跨境电商,随着经验的提升,工资从5000元涨到了1.2万元。后来我换了4份工作,前两份是自己主动寻求新机会,后面两份遭遇降薪裁员。

上大学时,我经常去图书馆,养成了习惯。失业之后,待在家里太苦闷,心理压力很大,我把图书馆当作临时过渡的“庇护所”,这里环境好,有免费水电,舒适的桌椅,还有网络,学习氛围好,总体来说,经济实惠。

就这样持续了数个月,家人说贵州这边有家国企在招人,让我试试。当时觉得自己年纪也不小了,考虑到工作的稳定性,我从深圳回到了老家贵州。新岗位也是跟电商相关,工作强度没那么大,但没有编制,工资只有三四千元。

入职后,我一边在准备考公,一边物色工资更高的新工作。以前的工作波动性和压力很大,很难兼顾家庭和事业,我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回到贵州后,我把学习备考的阵地转移到了县城的图书馆。每天晚上5点半下班,6点吃完饭后,我就去图书馆待到晚上10点才回家。

“原来人生可以这样活”

讲述者:张漾,女,40岁

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

居住地:南京

我本科学的是理工科,毕业后进了媒体,后来又读了新闻传播的研究生,在媒体行业工作了十年,后来转行跳槽到地产公司。

2017年到2021年,我在地产公司负责品牌公关。随着房地产行业暴雷的不断蔓延,我所在的公司也出了问题,分公司纷纷解散。在被裁员之前,我其实有所察觉。有好几批同事已经离开,公司一旦暴雷,很难有翻身的机会,将会一步一步走向解散。我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2021年11月,第一次经历被裁员,我很害怕别人会看我的笑话。当时从那家全国比较有名的媒体离开时,别人很不理解,想看看我出去之后到底混得怎么样。

被裁员以后,我也在找工作。经历了几轮面试,(2021年)12月份我去了一家国企,对方提出降薪20%,我也接受了。日常工作是办公室的文宣,给领导写材料。在外人眼里,一位40岁的女性能待在国企里,已经很不错,甚至下半辈子都有保障,不用担心被裁员了。

待了大概四五个月,2022年5月,我离职了,这次是我主动“失业”。公司的氛围不适合我,例如公司正常规定5点半下班,我一般会在5点半之前就把工作做完,然后下班。但其他人都不走,后来有领导找我谈话,问我为什么走这么早?我说,事情做完就可以走了。

我每天早上7点就得出门,回到家差不多是晚上7点,但其实坐在办公室,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也就两个小时,但人要耗在那里,没有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有事情,我可以加班,但没有事情,我不想耗在那里,跟别人比谁走得晚,以此来彰显工作业绩,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僵化的管理方式。我不想下半辈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就辞职了。

从大学毕业到被地产公司裁员,我大概工作了十几年,好像从来没有放过很长的假。(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来源:澎湃新闻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