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雪突袭,我们如何做到沉着应对?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做到4点
人的成长,始于这三次觉醒
网红食品“学历造假”不能惯着
“萝卜刀”走红不能视为儿戏
3上一篇 2023年1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萝卜刀”走红不能视为儿戏

张玉胜
 

近日,打着“解压神器”“解压玩具”标签的“萝卜刀”热卖并在校园走红。这种“萝卜刀”是塑料制品,一甩“刀片”就出来,再一甩就收回,刀体颜色鲜艳,并有手枪造型、夜光功能等多种款式,深受学生喜爱。网上也流出不少学生手拿“萝卜刀”做出砍、刺、捅等动作的视频。(12月17日《法治日报》)

“萝卜刀”并非用萝卜刻制成的刀具,而是外形酷似萝卜的一种利用自身重力作为切割力量的塑料玩具。主要用于削皮或切割蔬菜、水果。但在商家赋予其 “解压玩具”的营销噱头后,旋即走红网络;同时因其模仿了弹簧刀的自锁结构而深受孩子们喜爱。现实中“萝卜刀”是否真的具有释压解忧功效不得而知,但其带给孩子们身心健康的负面风险却不容小觑。

透过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试验展示不难看出, “萝卜刀”虽属塑料材质,但尖头处依然很硬,稍微用力便能插破白纸、扎入苹果。孩子们在持“刀”玩耍时如控制不好力道,或在奔跑追逐时不慎摔倒,很容易伤到眼睛等身体脆弱部位。既容易被孩子们模仿而引发安全风险,同时也会在未成年孩子的潜意识里激发暴力倾向。“现在玩‘萝卜刀’,以后就会玩真刀”,反映出不少家长的担忧。

未成年人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缺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应该用正确的方式管理、教育未成年子女,引导其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注重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对于 “萝卜刀”的玩耍,家长要履行好教育监护义务,让孩子了解使用刀具的风险和注意事项,防止误伤自己和避免伤害他人。学校也要切实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教育学生远离 “萝卜刀”,杜绝 “萝卜刀”出现在校园内。

未成年人天性活泼、模仿力极强,“萝卜刀”走红不能视为儿戏,其给孩子们带来安全风险值得警惕。期待“萝卜刀”热降温熄火,并成为对未成年人安全教育、防范风险、规避暴力的靶向教材。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