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记者从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获悉,我国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计划将以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抓好竹林资源培育、竹材精深加工、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应用拓展等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有效提升“以竹代塑”动能、产能、效能,助力减少塑料污染。(11月7日澎湃新闻)
我国早在2008年6月就开始实行“限塑令”。在此之前,我国城乡居民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限塑令”实行之后,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下降到3%以内,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减少20万吨。塑料制品使用量在减少,但规模依然庞大。特别是,随着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限塑令”已沦为一种摆设,治理“白色污染”形势严峻。
基于此,2022年,我国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倡仪,并启动“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以有效治理塑料污染。特别是,我国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得到显著提高。与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实行“以竹代塑”,首先必须全面“禁塑”。应将“禁塑”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扩大立法范围和“禁塑”的内容。同时,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比如,环保部门应一律叫停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企业,停止此类项目的审批,从源头上控制“白色污染”的产生;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实施“禁塑”的同时,加快“以竹代塑”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推进“以竹代塑”,扮靓绿色低碳生活。竹子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数据显示,我国竹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到2035年,中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启动“以竹代塑”,我国有优势不妨先行一步,在全世界做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