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 霜降如何养生?
2023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秋去冬来 霜降如何养生?

蔡富根/整理
 

10月24日是“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指初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故霜降时节,养生尤为重要,所谓“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秋去冬来,霜降如何养生?一起来看本期健康周刊带来的养生攻略。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天气转寒,五谷归仓,豺狼也开始捕获猎物准备过冬。

二候草木黄落:秋风萧瑟,草木枯槁,树叶凋落。

三候蜇虫咸俯:很多动物开始蜷缩在巢穴里,一动不动,停止进食,以它们特有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霜降三宜

1.健脾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只有脾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足够强,进补的东西才能真正为人体吸收和利用。

中医认为,山药、芡实、栗子等,都是此时节健脾进补的佳品。另外,薏米、红枣、核桃仁、扁豆、黑豆、牛肉、兔肉等性温而不燥的食物也宜常食。

2.动养

天气渐入冬寒,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腰腿痛等疾病也极易发作。

平时大家可以加强膝足关节的保健:每日晨5~7时,平坐,伸展双手攀住两足,随着脚部的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做五至七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深呼吸10次调匀气息,津液咽下9次。

3.润肺

秋冬季偏燥,易犯咳嗽,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应多吃一些有润肺作用的水果和蔬菜。

比如,梨、苹果、洋葱、芥菜、冬瓜、萝卜等,可以起到清热、化痰的作用。

霜降三忌

1.油腻

霜降时节胃肠脆弱,油腻、辛辣等饮食都容易增加其负担。

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栗子熟吃有益于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以及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次高等症状。另外,《药性考》记载,食用花生可“养胃醒脾,滑肠润燥”。

2.寒凉

秋末时节,如果不做好保暖工作,很容易因凉气入侵引发感冒等疾病。

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爱美的女士尤其要注意脚踝保暖,不要再穿薄袜,以免足部受凉。

3.暴食

寒冷天气容易扰乱脾胃正常运作,影响人体消化与吸收。故此时少食多餐,有助预防和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脾胃不好的人群尤其注意,每天要按时吃饭,用餐时细嚼慢咽;多选择蒸、煮、焖等烹调方法,少吃油炸、爆炒的食物。

霜降习俗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1.赏菊。古代有“霜打菊花开”之说。登高赏菊,自然成了霜降时期最惬意的事。秋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全国各地都会举办菊花展,以示对菊花的敬意与喜爱。

2.吃柿子。霜冻了,正是柿子成熟的时候。此时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维他命和糖大约是一般水果的1~2倍。食用柿子,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补筋,是很好的时令佳品。

3.拔萝卜。山东农话说:“高粱夏,白露谷,霜降如萝卜。”另有“萝卜霜降”之说,即霜降后早晚温差大,萝卜不及时收获就会冻伤外皮,影响品质和收成。

白萝卜,是一种营养丰富又便宜的食品。古往今来民间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现代的萝卜还被称为“土人参”。白萝卜,具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止咳化痰、除湿生津等功效。

霜降吃喝

1.银耳白果粥

具有养阴润燥、益肺止咳的功效。

适合秋季保健及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少痰的人群食用。

2.山药炒木耳

中医认为,山药一味入三经,即肺、脾、肾经。

这道菜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3.板栗老鸭汤

板栗有养胃健脾的功效,老鸭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板栗与老鸭同炖可以益气补脾、补肾强筋、和胃润肺。

霜降防病

1.补肾、防感冒

用足浴包泡脚,一边泡脚一边搓腰,两手握空拳放在腰眼的地方上下搓,时间15~20分钟。

足部是下肢的足三阴、足三阳经起止的地方,所以泡脚可以刺激所有的这六条经脉。

霜降时节多泡脚,不仅能补肾,还可以预防感冒、缓解感冒症状、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2.防鼻塞

每天搓揉迎香穴两分钟。迎香穴在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此外,经常念呬(“嘶”音)字,也有助预防呼吸道疾病。

秋季容易犯燥,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畅。如果觉得呼吸不畅,可搓揉迎香穴,对消除鼻塞作用明显。

3.养胃、护胃

霜降后天气渐冷,胃部保暖不当受到寒冷刺激,会影响胃的功能,还可能胀气、拉肚子或让慢性胃病发作。食物倘若不能正常被消化,营养吸收也会随之打折扣,因此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酌情添衣,胃部着凉记得及时热敷驱寒。

此外胃和肺一样喜润恶燥,所以上胃火的食物,比如糯米类、黄豆类、笋类、奶制品、五谷杂粮类都应注意忌口。可以适当吃补益脾胃的食物,比如茯苓、大枣、山药、百合、栗子等,平时可以煲健胃祛湿的汤方。

据《生命时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