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厄的终结》
[印]潘卡吉·米什拉/著
如作者在“序曲”中所写,本书源起于他1992年在喜马拉雅山区的一次旅行,就此,这位深受西方哲学思想浸润的印度学者开始对佛陀以及更为广义的东方哲学、信仰感兴趣,接下来开启了在印度这片大陆上十年之久的行走、探访、顿悟之旅。耳闻目睹不同地方不同阶层的人们对古老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宗教、哲学的理解,以及在面对现实苦厄时内心的困惑,也令他心中对此的认识和理解渐渐清晰,这本书的写作是他的亲历与思辨水到渠成的结果。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美]安妮·法迪曼/著
汤丽明、刘建台、杨佳蓉/译
医患关系向来微妙,和谐与冲突往往相隔一线,本书中所探讨的,是医患关系,更是与之相关的东西方跨文化沟通中难以弥合的相异与误解。阖家定居美国加州的老挝裔苗族女孩黎亚自小患癫痫,初次发病仅三个月大,当地医生与黎亚父母语言不通造成误诊,此后黎亚一次次发病、出入医院,哪怕被确诊也未见好转。
《暗影之城:一个女人的喀布尔漫步》
[印]塔兰·N.汗/著,陈元飞/译
由北大罗新教授主编、商务印书馆联合企鹅兰登推出的“远方译丛·企鹅特辑”系列近期出版。书中关于死亡、关于电影、关于疾病及毒品、关于爱和婚姻的讨论生动而深刻。塔兰深入喀布尔人的庭院、厨房和长期对外人深沟高垒的情感世界,通过这五个侧面为读者剖析不大可能被普通人看到的、隐匿在暗影中的、浮游于记忆与遗忘之间的喀布尔。
《素锦的香港往事》
百合/著
本书以素锦和妹妹在1956年至1976年间的近五百封通信为基础,讲述了素锦在港二十年的日常生活以及期间所经历的悲喜。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因真实而特具力量。而且,正如作者所说,“无人能够置身历史之外”,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历史的身影,引发无尽的感慨。
《水下之人》
吕晓宇/著
几十年后,当时的人们回看今日,会有怎样感受?他们将如何理解未曾谋面的前代人的经历、情感、思想?这部长篇小说意在就此探讨一番,于是作者设置了未来和现在两条时间线,用未来的“我”在牛津大学某图书馆偶然发现的日记,串联起两个时代,进入到日记主人的世界。
《撞空》
宥予/著
本书主人公是位来自河南、广东务工的年轻人,他的工作、生活、情感,存在诸多分裂、矛盾之处,无法真正融入南方都市,又与故乡日渐疏离,始终心系曾经的女友,又不能心平气和面对近在咫尺的关系……这部长篇小说细腻、伤感、写实,极为传神地勾勒出一代年轻人在社会上的迷茫、无奈。
《洞穴中的心智:意识和艺术的起源》
[南非]大卫·刘易斯-威廉斯/著,万山/译
这是一部观点独到、包含多学科内容的艺术史专著,作者是多年致力于远古岩画研究的南非专家,他在对欧洲、北美等地远古岩画进行充分观察、分析基础上,充分运用人类学、民族志、神经学等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与学术探讨相结合,资料运用专业,论证严谨,针对远古人类的心智发展、图像创作起源等问题给出答案。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Ⅱ(文艺复兴—十八世纪艺术)》
范景中/著
“没有艺术,文明近乎苍白。”这是一位对艺术的永恒价值抱有深切信仰的学者所写的一部艺术史著作,是对西方美术史上伟大杰作充满激情的礼赞。作为作者《艺术与文明》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覆盖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艺术再到雅游时代的艺术,52个关键词串联起黄金时代的艺术大师和风格流变。
《惊奇之旅:30件展品中的地中海历史》
[意]保罗·朱里叶里尼/著
石豆、韩文琪 译/校
地中海在古时曾被称为“我们的海”,随着时间推移,空间变换,无数族群在这片被海岸包裹的广阔水域相遇,“我们的海”也用它的开放与包容创造出独特的地中海文明。因此,地中海的丰富性也意味着理解区别,同时平衡差异。
《勇敢的旅程》
[加]林赛·马蒂克、乔希·格林赫特/著
[澳]苏菲·布莱科尔/图,朱墨/译
一只小熊跟随一位士兵奔赴战场的旅程,百年后仍然牵动人心。长篇童话《勇敢的旅程》中,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伏脉千里,构建了一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加拿大与英国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