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赤心可鉴
《张春生墨竹艺术》 六咏
老家(组诗)
月夜,在湖边
中秋花魂
咏菊
中秋赋
咏桂
紫薇花
下一篇4 2023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抽丝剥茧,赤心可鉴
读季宇小说《甲申疑案》
王宗法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视角不同,往往会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存在不同的看法,这应该是正常现象。而对于久远的历史人物,尤其可以看到的文字记录又很少,他的存在和行迹似有若无,就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样子,又怎样厘清发生在他身上的重大事件呢?其难度可想而知。

季宇这部中篇小说,摆脱了一般作品常见的线性结构故事的串联式写法,采用生活侧面并联法,通过9个相关人物(亲属3、朋友1、查案人员2、案件当事人2、历史学者1)的分别讲述(对话),从不同侧面一步步勾勒出主人翁冯日升(保罗)的生平事迹。因家乡遭遇水灾而在全家逃荒路上被丢弃的牙牙学语一孤儿,到成为法国传教士杜神父收养的爱徒,因而得到上学读书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还根据自己的愿望进入上海同文馆学了法、日等几门外语。在朝廷对外交往日益扩大的形势下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水涨船高,一步步进入社会上层,参与了诸多朝政机密大事。终于迎来一生命运的转折点:在光绪10年即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前夕的关键时刻,遵照高头(上层)之意,将计就计传递假情报给法国间谍——传教士孔怀仁,致使法国政府误判形势、贻误战机,让朝廷获得难得的备战时机,为淮军名将合肥刘铭传(台湾建省后首任巡抚)秘密赴台成功组织抗法保台战争赢得时间。原本功不可没,却因为与孔怀仁有过公开交往这一表面现象而被不知情的当地有关衙门长期当作内奸暗中调查,蒙冤日久。直到刘铭传一纸“赤心可鉴”题词送来,才恢复名誉,传奇性很强。

基于构思的设定,作品在屏风排列式的结构中,由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人生一个侧面接着一个侧面、故事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悬念解开一个又来一个,当各个悬念逐一解开、各个侧面拼接起来,就构成一幅完整的人物全貌图,终于还原了这个人物的历史真相。由此可见,这部小说是在人物命运起伏跌宕中带出历史场景、社会风貌、人物个性、时代氛围,分开看扑朔迷离,合起来面目清晰,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可读性很强,你可以一口气读完而不觉得累。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部小说中出现了两个法国传教士,即孔怀仁和杜神父,表面上看他俩都是以传教士身份行走在中国大地上、活跃在华夏社会中,但两者的真实面目却天差地别。一个是披着传教士外衣从事间谍活动的奸佞,用金钱收买地痞流氓左阿四绑架冯日升5岁独子,以此胁迫冯日升充当内奸、提供情报,事情败露了又雇凶杀人灭口,手上沾染了中国人的鲜血,罪该万死。一个则是名副其实的传教士杜神父,他怀着悲天悯人的慈悲心怀及时救下奄奄一息、濒临死亡的路边难民弃儿,用心治好他的病,并收为养子,传以教义,还让他接受系统的现代教育,尤其能够遵照他的意愿,允许他进入上海同文馆学习法语、日语,成为当时社会亟需的翻译人才,为他后来进入清廷权力高层提供了必要条件。可以说,没有杜神父就没有冯日升,包括他的生命和后来的作为。这就表明,同样是神父,有的是魔鬼、有的是圣徒,切不可一概而论,一定要从每个人的实际作为来判断他的本质。这就避免了一刀切地看待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这一特殊群体的简单化论断,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使这部小说别具思想深度,余味悠长。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