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
王瑞来著
关于中国历史演进的宏观论述中,内藤湖南等人提出的“唐宋变革论”影响深远。本书作者则倾向于“宋元变革论”,认为南宋历元的两百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转型。书中有对杨万里、罗大经、黄公望等个案的考察,有对宋元“读书不求官”观念的流行、朱子学何以成为儒学主流的分析,也有对唐至清长时段社会变迁的思考,微观、中观、宏观相结合,较好地论证“宋元变革”的观点,给我们带来多方面启发。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李天纲著
近年来,出现颇多聚焦某个年份来讲述历史的史学专著或通俗读物。本书收录的19篇文章则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的19个年份,围绕该年具有重要性的人与事展开讲述——以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起头,以1927年“上海市民自治运动的终结”作结——以此串起了一部中国近代史。
《托马斯·哈代传》
[加]迈克尔·米尔盖特著
英国作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还乡》《无名的裘德》《德伯家的苔丝》等作品曾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多年致力于哈代研究且颇有心得、成果丰硕的加拿大学者迈克尔·米尔盖特的这部厚重之作是中文世界首次引进的哈代传记。人们对哈代的某些误读进行有据辩护,澄清关于哈代的某些传闻,是一部专业、翔实、通俗的哈代传记力作。
《诺兰变奏曲》
[英]汤姆·肖恩著,李思雪译
作为执导了《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以及正在全球公映的《奥本海默》等佳作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当今世界影坛极具代表性、话题性的电影创作者之一。本书作者是与诺兰相识逾20载的资深影评人,对诺兰电影颇有研究。加上诺兰授权的近300幅剧照、片场照、故事板、概念手稿等,不同视角交织,信息量丰富,为读者走进诺兰电影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
《大海上的脚印》
王棵著
一次南海航行,少年秦七上告别了自己的怯懦,中考失利的郑本科找到了人生方向。少年成长之旅的背后,更掩映着秦七上的父亲——一位守礁军人、郑本科的父亲——南海渔民,在碧海蓝天中留下的生命印痕。作家曾为守岛军人,为作品带来了亲历性和写实感,叙事引人入胜的原因是文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新奇性和陌生化。
《六合为家:简牍所见秦县治理研究》
朱腾著
秦并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郡县制和法制,堪称秦帝国最惹人注目的制度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实施的细节,由于传世文献的稀少,我们知之并不详。近数十年来,有赖于秦汉简牍的出土,学界得以将相关研究推向深入。大大丰富了我们对秦法和郡县制的认识。
《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
葛晓音著
唐朝贞元至元和年间,韩愈、孟郊、李贺等诗人以“奇崛险怪”的诗风影响诗坛,文学史上称之为“奇险诗派”。对这派诗人的作品,后世并非不重视,但理解难言深刻,甚或存在误解。葛晓音先生近年来重读此派诸家诗集,努力读深读透文本,理清诗人创作思维。
《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
黄博著
这是侧重宋史研究的学者黄博的相关新作,书写指向宋代文艺生活,这个侧面相当能体现宋代社会风貌、人文气息。作者选取了宫廷、士大夫、日常行旅、科举和文人这五个角度展开,深入浅出、专业性可读性兼顾,将丰富史料、扎实学养融入对宋代文艺生活诸多方面的叙述、阐释,让历史在这样的讲述中鲜活起来。
《当代中国学术走向观察》
王学典著
如书名所示,本书的主体内容是王学典先生对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的综述、评述:“追踪当代学术的演变,探索其间的起伏之迹,解释每次变动发生的原因或背景”。这些文章既有回顾与总结,也有展望与建言,最初发表时多曾引发热烈关注和反响,此次集合在一起,更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作者的独到看法和主张。此外,还包含了作者的若干怀人文章,以及与青年学生交流治学方法的文章等,都内容丰实,亦独具风味。
《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城教育生态》
林小英著
过半中国学生在县域接受教育,这本身就意味着县域教育之于中国教育的分量,本书通过作者实地走访、考察的具体学校、师生事例,客观、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县域教育的实际生态,提出问题的同时,作者也试图揭示背后的原因,进而寻求更为理性、设身处地的解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