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92期11人文社科联合书单,由全国人文社科领域优秀出版单位联合发布,致力于推荐新近出版的优秀人文社科图书。愿人文社科好书的养分,滋润我们的心灵,繁盛我们的思想。
《瑞吉娜之谜》
[丹麦] 尤金姆·加尔夫 著
京不特 译
本书与一场为西方文学和哲学带来震撼性影响的爱情故事有关。哲学家克尔凯郭尔1840年向瑞吉娜求婚并定下婚约,但一年后解除了婚约,令人困惑不解。本书作者偶然获得了瑞吉娜与家人之间一百多封不为人知的信件,从而更全面、生动地讲述了克尔凯郭尔与瑞吉娜谜一般的恋爱关系,提供了对他们生活和著作的新的认识可能性。
《上海繁华:经济伦理与近代城市》
[美]叶文心 著
王琴 译
本书回顾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社会文化史,透过细细考察上海的金融、出版和现代百货业,作者生动描绘了中国第一批城市中产阶层。在国家角色尚弱的20世纪初期,这个新富阶层在从商与消费被视为爱国志业的观念下,不仅取得在儒家社会的正当性,从而改变上海,更成为近代中国政治与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力量。
《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
[美]葛玫 著
刘昱 译
这是一部针对中国养老机构的民族志调查报告。作者基于历时13个月的实地调查和采访,从老年人视角呈现了衰老和照护的日常,将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与照护理论相结合,从时间维度描述中国经历的养老形势变化,从空间维度展示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分析当下养老困境,剖析老年人、家属及照护人员面对的衰老、死亡和照护难题。
《素锦的香港往事》
百合 著
中华书局
本书以素锦和妹妹素美之间的真实通信为基础,讲述了素锦在香港二十年的日常生活和悲喜。通过本书,我们能感受到素锦作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在港二十年间的隐忍及煎熬;也能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特别是对于香港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间的变化与发展的独特体会。
《土豆帝国》
[英]丽贝卡·厄尔 著
刘媺 译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大部分人在公元1500年之前对它还一无所知,但如今它遍植全球,成功进化成一种世界性的粮食作物。本书追踪土豆走向全球的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饮食观念如何与资本主义的出现、自由市场的发展相纠缠,最终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部分。
《托马斯·哈代传》
[加]迈克尔·米尔盖特 著
王秋生 译
在这部经过全面重审、细致扩充的新版传记中,哈代生活中大大小小诸多方面都在书中得以全新阐释,包括他的家族背景,他作为诗人的自学之路,他与首任妻子以及妻子与他家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他的爱欲纠葛,他与那些抱负不凡的女性作者之间隐秘的合作,他参与自己官方传记的秘密写作,以及他如何将卓绝的创造力延续至耄耋之年。
《韦伯传:思与意志》
[德]迪尔克·克斯勒 著
高星璐、黄自勤 译
本书是社会学家克斯勒对马克斯·韦伯求真之路的回溯,从19世纪中叶韦伯家族父辈活跃时期开始,直至其生命历程告终的战间期,入微的叙述盘桓于普鲁士崛起复又衰颓的历史当中。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学巨擘、普鲁士公民和恋母之子,他所经历的世界,他所遭遇的人生跌宕,还有他所周旋的德国文化科学界,一一在书中呈现。
《无政府:东印度公司的崛起》
[英]威廉·达尔林普尔 著
陆大鹏、刘晓晖 译
东印度公司在存续的275年里,凭借军事与资本的力量,让莫卧儿帝国由盛及衰;荷兰、法国殖民势力逐步退出在印度的竞争;印度手工业萧条、骑兵阶层消失,服务于英国人的士绅阶层出现,平民在兵荒马乱下苟延残喘、大饥荒中饿殍遍野。达尔林普尔生动讲述了这段历史,展现了印度“黑暗时代”混乱、腐败、暴烈的无政府状态。
《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林小英 著
“考出一个清华、北大学生,掩盖了县城中学的多少瑕疵!”北大教育学院林小英历时3年,深入6个省份7个县域25所不同层级学校,用纪录片式的分镜头细致呈现了县域教育的生态,深度剖析了中国“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详解县域教育何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问题式的存在。
《现代美国的起源》
[美] 默里·罗斯巴德 著
[美] 帕特里克·纽曼 整理汇编;粟志敏 等译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了许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实践。这个时期被称为“进步时代”。有别于传统的历史学家,罗斯巴德在本书中并非向读者详细描述进步时代。相反,他以大量史料为基础,对这个时代进行了革命性诠释,深入分析了当时政策选择背后的原因、推动群体。
据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