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书籍都能够让我们用新的视野进入世界的不同角落——临近的、遥远的、现实的、宇宙的——这些通过阅读而新涌现的视野将会毫无疑问地拓展我们的人生。
《越境:“鲁迅”之诞生》
作者:李冬木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聚焦于“周树人”是如何成为“鲁迅”,并且由中国的民族魂,成为东亚世界的“鲁迅”的著作。如果要追溯重建我们今天熟悉的鲁迅的独特精神气质,乃至他的局限和偏狭,就不得不重访鲁迅留学经历中的精神资源,把目光移向中国近代与日本近代之间。旅日学者李冬木以大量的中日文献作为基础,聚焦于鲁迅精神世界的几个重要的母题:进化、国民性、狂人。以鲁迅作为路标,铺展出一幅东亚“越境”思想交流的知识地图。
《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
作者:高全喜
推荐理由:提起启蒙运动,法国和德国通常会被作为其代表,相对来说,英美国家在启蒙思想中的贡献受到的关注较弱。而在英国启蒙思想的传统中,人们对苏格兰启蒙哲学则更加陌生。近年来一些诸如《异端与教授》《社会转型与文明社会的启蒙》等著作的引进和出版,逐渐将休谟、斯密等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带入更多人的视线中。政治学者高全喜的这本书为希望进入这一领域的读者们提供了一幅简洁、清晰并不失深刻的地图。
《困惑》
作者:(美)理查德·鲍尔斯
推荐理由:身为人类,我们在观看世界时所持有的人类视角必然无法剔除,但是,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文学艺术作品,甚至人类学著作和物理学研究在试图跳出这个中心视角。理查德·鲍尔斯正是以超越人类视角叙事而闻名的美国作家。鲍尔斯的文学声音将人类从社会居民中唤醒,让人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宇宙中的一个居民。
《克服欧洲》
作者:(塞尔维亚)佐兰·米卢蒂诺维奇
译者:彭裕超
推荐理由:坐落在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常常被视作东西文化沟通的桥梁。历史上,塞尔维亚的领土曾被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和西半部瓜分,也曾居于拜占庭、匈牙利两大王国之间,这种文化的居间性让塞尔维亚自身的文化认同变得尤为复杂。在人们的认知里,尽管属于欧洲,但它和欧洲是“互为他者”的存在。
《傲慢的堡垒》
作者:(美)玛莎·努斯鲍姆
译者:陈玮
推荐理由:女性在工作场所遭遇性骚扰问题由来已久,为何现实中的问责之路阻碍重重?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当代重要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直面这一“房间里的大象”,详细阐述了傲慢与贪婪如何驱动社会范围内对女性感受的集体无视。
《未作回答的问题》
作者:(美)伦纳德·伯恩斯坦
译者:庄加逊
推荐理由:本书是指挥家、作曲家伯恩斯坦哈佛“诺顿”讲座的文字结集。六次讲座循序渐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音乐语言学体系。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人具有先天语法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基因使人类拥有普适的语言能力。伯恩斯坦则认为音乐也是如此。我们该如何用“语言学类比”这种如此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音乐呢?
《秋瑾与二十世纪中国》
作者:夏晓虹
推荐理由:1907年7月15日,被人指为徐锡麟党羽的秋瑾,在浙江绍兴被斩决。全国各地诸多报馆对此跟进报道、刊登社评,质疑办案的正当性,指出秋瑾之死是冤案无疑。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对秋瑾的描述由女学先进转向了革命先烈、巾帼英雄。如何定义秋瑾,也就此走上了种种转变之路。
《常与小熊》
作者:(越南)阮庄
绘者:(越南)吉特·勇
译者:李想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自然保护主题的近似于漫画形式的绘本,改编自作者阮庄的真实经历。小女孩儿时见到熊被取胆汁的残酷场面,于是立志成为动物保护者,在所有人都觉得她的梦想不可能实现的时候,她凭借勇气与毅力,一次次尝试,成功成为了动物保护组织的一员,并救助了一只热带雨林中的马来熊。
《县中的孩子》
作者:林小英
推荐理由:调研结果显示,我国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可以说这部分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关乎社会的未来和发展。当我们谈论着鸡娃、内卷时,城市精英教育系统中的育儿焦虑被无限放大。县中孩子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却经常被忽略,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在教育中是“不被期待”的。县中的孩子们在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他们是系统性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吗?
《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
作者:包刚升
推荐理由:从古至今,人类政治演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促成这种人类政治演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抵达》试图对两个问题作出回应。包刚升以霍布斯、阿克顿、洛克和托克维尔这四位思想家的问题意识作为起点,从四个维度分别讨论了国家起源与演化、君主统治逻辑、权力制衡以及现代民主理论,以通俗的语言、清晰的逻辑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基于演化论视角的政治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