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20日将在肥开幕
逐“绿”而行
3上一篇 2023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逐“绿”而行
——安徽池州持续擦亮绿色发展新名片
 

《光明日报》9月4日整版刊发《逐“绿”而行——安徽池州持续擦亮绿色发展新名片》,并配发记者手记《厚植生态本底 描绘幸福生活》以及“一线讲述”《火红的辣椒 红火的日子》,图文并茂。通过记者实地调研解读池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密码,浓墨重彩报道新时代池州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缘由和底气,生动展现出生态成为池州最鲜明的特色、最闪亮的名片;绿色发展成为池州最强劲的动力、最响亮的旋律。

好山好水好风光,是新时代池州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缘由和底气。近日,记者沿着这条“流淌着诗的河”一路寻访,试图解读池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密码。

登录“河长通”App、定位、拍照、上传文图……作为池州市东至县花园村的一名村级河长,巡河是金孝杰每天的“必修课”,“不仅要完成巡河记录,还要对问题进行跟踪问效,防止反弹”。

作为一座“水上城市”,池州河湖众多,长江流经池州145公里、岸线长189公里,全市中小河流达238条,常年集水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19个,管理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池州全面推动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河湖长组织体系,设立各级河湖长2057名,当前已基本实现全市所有水体全覆盖。“全市已累计巡河巡湖24万余人次,排查解决各类环保问题4000余个。”池州市河长制工作处负责人方曙祥介绍。

2021年,池州成功申报全国首批、安徽首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按照“以水定绿、依水布绿”原则,池州已全面完成17.7万亩目标任务并通过验收。一个个围江工厂变身生态廊道,成为市民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点”。

当前,池州境内拥有各类景区景点300余个,森林覆盖率达60.6%,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安徽前列,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生态是池州最鲜明的特色、最闪亮的名片,绿色发展是池州最强劲的动力、最响亮的旋律。”池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田昕表示。

在“生态立市”战略指引下,近年来,池州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不断培育壮大环境友好型的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新兴产业,招引培育了一大批“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

十年间,池州经开区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从无到有,现已集聚上下游企业百余家,逐步形成了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设备材料、终端应用的半导体全产业链。

牯牛降,因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而得名。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池州市石台县的牯牛降景区,阵阵清风袭来让人顿感凉爽。“景区平均温度要比外部低5度左右。”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牯牛降景区围绕生态康养、运动休闲、研学科普等产品业态,以“生态牯牛降、天然氧吧地”为主题特色,持续开展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皖美山水”骑行赛、非遗旅游节、登山节、泼水节等主题活动。今年以来,该景区游客数量逐月攀高。

不只是首批“中国天然氧吧”之一,石台县还是闻名全国的“富硒县”,被誉为“中国生态硒都”。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石台县足硒富硒面积占县域面积的83.94%,是安徽唯一、全国不多的富硒地。

“游客们可都是奔着咱家‘硒餐’来的哟!”进入旅游旺季,位于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深处的珍硒山庄天天满房,老板陈珍忙得脚不沾地,“长三角的游客们来咱这天然大氧吧,一住就是好几天,临走了还要装一后备厢富硒土特产,咱忙也开心!”

在大山村,村民们纷纷吃上了旅游饭,全村现有民宿近200家,效益较好的民宿年经营收入超过30万元。去年,大山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0万元。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今年上半年,石台县共接待游客量5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87亿元。“石台,只此青绿,值此青绿!”石台县文旅局局长刘海燕说。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