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年灌溉情,昔日旱土丰收忙
怀远县:“做活”汽车零部件产业 打造县域经济强力“引擎”
下一篇4 2023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六十五年灌溉情,昔日旱土丰收忙
——记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
记者 章沁园/文 周诚/图
横排头渠首枢纽
 

江淮分水岭有三条河流,分别是淠河、史河、杭埠河,而“淠史杭”正是这三条河流的总称。由于江淮分水岭两侧的特殊地形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气象条件,历史上的皖西皖中地区常发生水灾。在这种饱受水患的背景下,淠史杭工程诞生了。

今年8月19日是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纪念日。1958年,淠史杭灌区以大别山6大水库为主水源,由3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构成“长藤结瓜”系统逐步兴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灌区兴建后,灌区的耕地率、水田率、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因缺水而造成的干旱贫困面貌也因此改变。此外,灌区还向合肥、六安等城镇提供了优质水源,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灌区水力发电、水产养殖、交通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也得到了较大的发挥。

横排头渠首枢纽人民治水的历史丰碑

1958年8月19日,皖西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此开挖了建设淠史杭工程的第一锹土,横排头渠首枢纽工程也成为一座人民治水的历史丰碑。

横排头渠首枢纽工程是淠史杭灌区淠河灌区渠首,以长500米、高7.75米溢流坝横卧于淠河出山口处,拦蓄上游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及水库以下至渠首4370平方公里来水,通过5孔进水闸引水入淠河总干渠,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城乡供水、水利旅游、生态供水为一体的大型渠首枢纽工程。

横排头枢纽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灌区人民农业生产的条件,促进了灌区的粮食增产与农业增收。据统计,1959年至2022年间,横排头渠首累计向六安、合肥城市供水87亿立方米,为合肥、六安及沿渠城市提供了优质可靠的饮用水源。

此外,横排头渠首枢纽在管理上也已开启数字智能化。在8月14日上午召开的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新闻发布会上,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维国针对淠史杭数字灌区项目表示:“淠史杭工程数字灌区项目开展了数字孪生工程试点和示范区建设,已初步实现横排头、红石嘴渠首枢纽工程运行模拟仿真,提升了渠首工程管理智能化水平。”

罗管节制闸合肥“水龙头”的润物无声

“一个是董铺水库,一个是大房郢水库,从我们罗管闸下去的水,基本上都能够到合肥的两大‘水缸’。”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三十铺管理分局局长陈云介绍道。

在整个淠史杭灌区工程中,每一处沟渠、每一道涵闸、每一座渡槽都有各自不同的“使命”。作为淠河总干渠最重要的控制性节制闸,罗管节制闸调控淠东、杭淠、瓦西三条干渠水位,是整个灌区唯一常年保持开启、不间断向下游输水的节制闸,也因此被称为合肥的“水龙头”,平均每天都在以超过60立方米/秒的流量持续向合肥供水。此外,这里同时承担着六安、淮南、合肥3市4县2区409.5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为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历史上,罗管节制闸经历多次除险加固,2012年拆除重建,新建了大断面超声波测流、闸门启闭自动化控制及视频监控等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流量、流速、水位等水力参数的自动测报、连网传输,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被确定为省级标准化管理水利工程。运行60多年来,它始终发挥着调节淠河总干渠灌溉、供水的重要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

“淠史杭灌区被誉为江淮大地的‘丰收之源’‘发展之源’和‘幸福之源’,素有‘人间天河’之美誉。”六安市副市长、一级巡视员孙学龙介绍,淠史杭灌区建成以来,已累计供水1786亿立方米、灌溉农田5.2亿亩、助推粮食增产1590亿斤。去年,江淮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淠史杭灌区通过“蓄、引、提、调”等措施,累计供水45亿立方米,保障了农业灌溉用水,助推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65年来,淠史杭灌区发挥了巨大的综合减灾与防灾效益,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受益范围涉及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保障了区域内1400万城乡人口的饮水安全,成为当之无愧的“人间天河”。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