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安徽教育出版社少儿期刊《红蜻蜓》执行主编。自1992年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钱江就进入该社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已三十余年。三十年,古人谓之“一世”。可以说,他毕生事业就是编辑工作。源于这种热爱、笃定,取得的成绩也让他十分自豪。近年来,他先后负责该社多个编辑部尤其是效益实现支柱编辑部的出版业务,均取得突出业绩;主持过5个国家级重大图书项目,责编的图书、期刊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正奖、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金奖等。日前,他获评安徽出版集团第二届“十大工匠”。
对每一个选题、每一个字符负责
“2013年,我任本社学术文化出版中心主任,接手主持了社属重大图书出版项目《桐城派名家文集》,该书是国家古籍整理资助项目,共15卷1000万字,繁体竖排,内容繁杂,版式繁难。”钱江回忆说,为使全套书的版式设计严谨、科学,他认真学习了全书《凡例》,与同事一起研讨古籍整理类图书的版式规范。
他翻阅了全部15卷书稿,经反复论证,写出了关于书稿版式的文字材料,尽可能具体到全部正文、辅文以及各级、各类标题的字体号与排法。之后,又多次逐卷、逐页检查排版后的校样,并与各卷的责编进行沟通,对细节反复推敲,对版式不断完善,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据了解,这套书出版后,顺利通过验收,并且获得“时代杯”重大出版工程奖。
在钱江看来,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精益求精。“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尤其需要有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因为这是极为细致的个体劳动,编辑要对每一个选题、每一个字符负责,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保证出版物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与专业性。”
一往无前, 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要做到精益求精,也必须有排除万难的决心。2018年,钱江策划实施了《百年红学经典论著辑要》(第一辑)。北京大学叶朗、刘勇强、顾春芳三位教授是这套书的主编,他们按照学术史的严格标准遴选出了代表性红学家的经典论著。“这套书最大的困难就是著作权授权,因为许多红学家已经过世,他们的子女也无联系方式,如不能取得授权,这套书就无法出版。”
为了使图书顺利出版,钱江广泛地收集信息,锲而不舍地追踪发掘,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上了顶级红学家如吴世昌、吴恩裕的后人,或登门拜访,或书信往还,详陈其事,最终获得他们的信任,取得了授权。这套书后来入选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增补项目。
三十余年职业生涯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挑战自我,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是我从业以来一直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钱江认为,编辑在塑造一本本图书的同时,也在被一本本图书塑造着。谈及对工作的体悟,他说,冯友兰先生曾用四个词概括魏晋风度: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用这四个词来形容编辑工作的高境界也特别合适:有不计较得失利害的超越之心,有对出版物的选题和内容的精准判断,会用美的眼光来塑造一本书、一本刊物,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对出版事业的热爱之情和敬业精神。“这四个词所标举的境界,就是我工作中始终追求的目标。”